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热搜

光华村-乡村振兴在行动丨橘香光华村

2024年04月17日 靓嘟嘟 浏览量:

初冬暖阳下,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光华村砂糖橘园,一颗颗黄澄澄的砂糖橘,散发阵阵清香。

这片砂糖橘园有1000多亩,橘园的负责人叫张朝,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专业。毕业之后,他曾从事网络电商,高峰时期月销售额达到百万元。然而2017年,他却决定下乡种橘子。

张朝说,他的家乡广西被称为“中国砂糖橘之乡”,他的父母在老家有大片橘园,小时候父亲常常骑着自行车带他到橘园摘橘子,这让他对柑橘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经过多番考察,张朝看中了江夏的自然环境和营商环境,最终选定在江夏区山坡街光华村建立柑橘基地,成立了武汉佰冠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武汉佰果冠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光华村300多亩土地试种砂糖橘。

航拍光华村橘园。新华网发

创业之初,身边的人都不看好张朝。张朝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不留在城里做个律师呢?光华村的村民们也很忧虑,担心跟着这个大学生种橘子赚不到钱。种植的头一年,零下6摄氏度的低温让橘园在一夜之间受灾。这些都曾让张朝深受打击。

在他灰心丧气的时候,江夏区给予了张朝大力支持。江夏区农业农村局协调武汉市农科院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果树系的教授前往橘园,采用多种技术办法减少了橘园损失。

为了帮砂糖橘抗低温,这些年张朝和他的团队一方面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另一方面不断寻找给橘树“御冬的棉衣”。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新型防寒布。

张朝介绍,之前尝试过用尼龙膜、稻草等为橘树保暖,都没成功。直到采用这种新型材质的防寒布,就像给橘子穿上了白色的“羽绒服”,透气不透水,橘树从头到脚盖上防寒布,就不会害怕极端冻害天气了。

张朝介绍新型材质的防寒布。新华网发

在经过了低温冻害、病虫害等考验之后,张朝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江夏的高品质砂糖橘种植方案。2019年橘园迎来丰收,张朝看到机会,陆续流转土地1000多亩,组建技术团队,发展壮大砂糖橘产业。

因为有电商经验,张朝尝试运用互联网销售砂糖橘。他给砂糖橘取名“小星柑”,让大家一听到这个名字就能记住它。

“去年整个果园产量20万斤,产值达到7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120万斤。”张朝说,眼下正是柑橘采摘季,他对今年砂糖橘的产量和销售信心满满。

口感甜、水分足,光华村的砂糖橘很快俏销武汉、深圳、上海等地。张朝计划在武汉开设50家直营门店,建立更加稳定的销售渠道。

光华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里有大片的荒地。虽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也有不少村民种柑橘,但因种植分散、技术落后、劳动力流失、销售渠道单一等原因,村民们收入微薄。

张朝的到来和“小星柑”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光华村。光华村村支部与武汉佰冠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行“村委会+公司+农户+市场”的模式,村委会争取建设资金硬化橘园道路,投入37万元给橘园安装了喷灌系统。

村民种植砂糖桔,公司负责销售,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调动了村民种植砂糖橘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村民流转土地和张朝一起种柑橘。橘园陆续吸纳了光华村及周边50多名村民就业,村民在家自发种的砂糖橘,公司会在技术、种苗、销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

村民在橘园劳作。新华网发

光华村村支书付开华介绍,砂糖橘产业给光华村增加了8万元集体收入,村里将一部分钱用来修塘补路,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一部分钱用来慰问困难群众、孤寡老人。

随着砂糖橘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收入水涨船高。付开华介绍,村民任甚红和丈夫以前在外地打工,为了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他们回到了光华村,现在都在橘园工作,一年能挣7万多元。62岁的脱贫户谢世勇在橘园打工近4年,一年收入有3万元。

为了提升柑橘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光华村规划建设了橘子酒厂,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总投资300多万元,日产酒可达6000斤。“上半年做米酒,下半年酿果酒。”付开华说,酒厂的建设进一步延长了柑橘产业链,让光华村的橘子香飘更远。

光华村东临纸贺路、武咸城铁,西面是京广铁路,交通便利,适合发展旅游产业。近年来,江夏区山坡街投入专项资金完善光华村及周边村湾配套设施,改造房屋立面,改善橘园周边环境。现在,光华村正以橘产业为核心规划发展观光农业,建设橘文化展览馆和民宿,打造“橘”主题的旅游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到光华村旅游观光。

据悉,未来的光华村,将建成砂糖橘种植、选果、分级、包装、物流的完整产业链,依托“企业+能人+技术”,发展橘子酒、打造“橘”文化,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让柑橘产业成为带动当地农民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邹卓然】

【来源:新华网】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