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频道

长信基金-21深度|拆解长信基金“逆袭”

2024年04月19日 靓嘟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媛媛、实习记者兰滨胜 上海报道

当长江证券发布完2023年半年报后,旗下子公司长信基金的表现突然显眼。

根据披露,2023年上半年,长信基金总体管理规模、非货规模增长均大幅超越行业,管理总规模首次突破1500亿元,非货规模首次突破900亿元。

这样的管理规模放眼整个公募行业不算特别,但是,长信基金2023年的规模增幅,却是着实亮眼的。

上半年非货规模增量全行业第七

根据Wind披露的1月初、8月末的全行业公募基金在管规模数据(估),至2023年8月底,长信基金在管总规模为1599.94亿元,其中非货规模968.75亿元,较1月分别增长447.84亿元、298.66亿元。

非货规模大增298.66亿元,这一数据在整个公募行业中排名第七。

排在前面的,则是总管理规模在万亿左右、或接近万亿的华夏基金、嘉实基金、鹏华基金、富国基金,以及ETF大厂国泰基金、背靠宁波银行的固收大厂永赢基金。

排在其后的,则是把掉下去的规模做回来的民生加银基金,背靠兴业银行的兴业基金,以及仅靠“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就增长了逾100亿规模的国联安基金。

由于今年以来A股市场行情较差,公募机构非货产品规模增长的点主有两个,一个是能够让投资者很好地参与主题行情的ETF,另一个则是波动较小、收益相对稳健的固收类产品。而后者,往往是背靠银行股东的公募们的强项。

就上述两点来说,长信基金一方面没有ETF,另一方面其股东是券商,相较银行系公募,长信基金对银行渠道的借力天然有一些弱势。

这样背景下的规模领涨,显得更有“逆袭”意味。

2023年1月-8月公募非货规模增长Top10

数据来源:Wind,21世纪经济报道整理

蚂蚁助力,杜国昊撑起非货一半规模

长信基金的规模增量,主要来源是债券型基金,尤其是“长信30天滚动持有”,一只产品自年初以来的规模增长就超过200亿,甚至超过了公司货币基金“长信长金通”的规模增量——而诸如嘉实、鹏华、永赢这几家债基产品贡献了主要规模增量的公司,其债基产品的规模增量也没有跑赢各自旗下货基的规模增量。

管理“长信30天滚动持有”的基金经理叫杜国昊,2014年6月开始加入长信基金,2019年11月从管理“长信长金通”这只货基为始,开启了其基金经理生涯。

截至9月15日,天天基金网显示其在管规模为586.41亿元,剔除掉129.25亿元的货币基金,其管理的非货基金规模为457.16亿元——接近长信基金所有非货公募产品总规模的一半(至8月末,长信基金非货公募规模968.75亿元)。

中小公募似乎依然在靠明星基金经理逆袭,只不过这次战场从股市转成了债市,而渠道,又似乎仍然是支付宝(蚂蚁)。

对于规模的大幅增长,长信基金和长江证券并未作更多说明。

由于杜国昊管理的其他偏债混合、长债产品,几乎都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中短债产品“长信30天滚动持有”、“长信稳航30天持有中短债”,几乎100%是个人持有,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发力的渠道大概率是做了调整。

“这个产品其实我们自己研究过,它的持有结构里面几乎全都是散户,而且能在半年的时间里快速上这么多规模,大概率是蚂蚁给起的量。”有公募电商业务人士说。

尽管在长江证券的年报中,长信基金没有过多提及销售渠道的话题,而是更多强调投研,但公司的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强调了2023年上半年“新媒体展业有突破”,长江资管亦提到2023年下半年要“四类渠道(银行、非银、互联网平台、长江证券)齐头并进,重点渠道合作突破,持续提升渠道服务质量,并逐步转化为规模。”

相比2022年年报几乎没有提过“互联网及新媒体”,本次定期报告中,长江证券的财富管理及资管业务,对相关内容的重视度显然更高了。

而在互联网平台能快速上规模,“30天滚动持有”的业绩自然是没话说。亦有其他公募的中短债基金经理肯定了其业绩。

截至9月15日,“30天滚动持有”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2.55%。

根据支付宝的评测指标,在稳健理财中,该产品的持有6个月盈利概率、收益率、最大回撤、波动率、夏普比率、卡玛比率等多项指标,均优于行业80%的水平,甚至部分指标优于99%的同类产品。

此外,在“理财-稳健理财”的二级界面,支付宝目前在推广“稳航30天持有”。不过由于该只产品成立未满一年,支付宝没有出具官方“分析指标”结果。

“稳航30天持有”是杜国昊管理的另一只中短债产品。2023年下半年,或许“稳航30天持有”将成为另一只为长信基金冲规模的“黑马”。

今年内部调整力度或加大

但另一方面,即使长信基金2023年管理规模大增,其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净利润依旧在同比减少。作为一家总管理规模突破1500亿的公司,上半年盈利未过亿。

根据长江证券中报,2023年上半年,长信基金实现营业总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12.38%;实现净利润7177.53万元,同比减少11.26%。

而依靠明星基金经理撑起规模的模式,在前两年A股的牛市中,已经被权益基金经理们证明有诸多弊端。既有前车之鉴,长信基金在依靠明星基金经理的同时,思考如何把控风险,或是题中之义。

此外,长信基金的股东构成中,有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是“上海彤胜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彤骏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截至9月15日,“上海彤胜”的发起人中,仍包括已离职一年半的原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安昀;“上海彤骏”的发起人中,则包括杜国昊,不过持股比例仅有0.67%。

随着目前整个公司业务情况的变化,后续员工持股平台的股权构成进行调整,或亦值得期待。

2021年4月18日,长江证券总裁刘元瑞宣布兼任长信基金董事长。

次年,市场便传出刘元瑞对过去一年长信基金的发展表示不满,重点关注两方面,一个是长信基金的行业排名和非货规模,另一个是净利润。

投研业务出身的80后总裁刘元瑞,一度带领长江证券研究所将业务(分仓佣金收入)做到了行业第二,仅次于券业一哥中信证券。

接近长信基金的人士称,由于近几年上市券商对旗下资管、公募基金的业务越来越看重,甚至有不少券商收购持有公募的剩余股权,以扩大其大资管业务板块——在研究所业务“打过胜仗”的刘元瑞,对长信基金的期待不言而喻。

“今年据说长信基金加大了考核,也有传说要对投研进行末位淘汰制。”该名消息人士称。

在长江证券2023年半年报中,则表示,上半年,“长信基金通过考核引导、机制优化,加强投研转化率,通过打造团队,提升投研能力”。

但长江证券及长信基金未就具体如何进行机制优化,进行回应。

根据Wind数据,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长信基金已经发布了82份基金经理变更的公告。

而2017年-2022年,长信基金关于基金经理的变更的公告,分别是60份、82份、96份、71份、54份、48份。

长信基金上一次频繁发布基金经理变动的公告,是在2018-2019年。此前的2017年,长信基金刚完成了前任董事长的变更、公司股权信息的变更。

历史总是有些相似。2023年长信基金频繁发布基金经理变更的公告,此前一年半,亦是董事长重新变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