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太原兵工厂-太原解放时,阎锡山部各兵工厂情况简介

2024年04月19日 靓嘟嘟 浏览量: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一场翻天覆地的军工变迁在华北展开。国共战争末期,西北制造厂成为焦点。曾迁徙于多地,抗日胜利后迁回太原,但解放军的逼迫再次使其迁徙,只有2000余人回到太原。解放后,第三十三兵工厂接管,迁回万柏林厂区。这一过程充满波折,却也是中国军工韧性与坚韧的写照。

西北修造厂,起源于阎锡山部的老厂址,由国民党政府接管,规模逐渐扩大,到1948年已有3600余人。太原解放后,兵工局接管并改名为兵工局修造厂,标志着这个曾经的工业中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西北炮厂,起源于西北机车厂的火炮部分。太原失陷后被日军占领,战后由国民党政府重新组建。太原解放后,合并入兵工局修造厂,为太原的军工体系增添了新的元素。

西北化学厂,则是综合装药装配的核心,起源于抗日时期的军管山西第十九厂。战后,国民党政府接收并改为西北化学厂,随后被华北兵工局接管。该厂不仅生产各种炮弹、炸弹、手榴弹、地雷,还涉足炸药、发射药、硫酸、硝酸等产品的生产。

太原化学实验所,是一个专注于火炸药化工研究的单位,在太原解放后由华北兵工局化学研究所接管,为当时军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晋兴机械公司,原为民用企业,在国共战争末期被迫改为军火生产。太原解放后,被第十五兵工厂接管,并继续生产军火。这一过程展现了政治与军事形势的交融,以及企业在战乱中的角色调整。

这段历史充满戏剧性与波澜,每个兵工厂都经历了坎坷,但也在艰难中崛起。这不仅是中国军工的历史,更是见证中国工业复兴与技术突破的珍贵记忆。这些厂区的迁徙、生产规模的扩大,都彰显了中国军工在困境中的韧性与坚韧。

在这篇推文中,我们一同回顾了太原兵工厂的波澜壮阔历史。这些工厂见证了国家的兴衰,为中国军工的发展留下了宝贵一页。每个工厂都有着独特的贡献与付出,正如每一台机器在生产线上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一样。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致敬那些在战火中坚守的工人们,以及那些为国家军事事业默默奉献的科技精英。这是中国军工的一部分历史,也是国家工业的一部分传承。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