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频道

中国安全-【理响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

2024年04月19日 靓嘟嘟

  当前,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挑战愈发突出。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安全治理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在应对国家安全问题上已形成独特的治理思路,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来,国家安全治理从被动探索到主动求索,为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导。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家安全制度供给等一系列的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架构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深层内核

  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辟了国家安全治理新路径,推动国家安全治理理念实现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一系列表层的制度、体制和技术层面的变革,更蕴含着对认知观念和价值理念的深层次升华。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前瞻性把握和风险防范的战略性智慧,并通过不断完善、创新和发展,成为指导国家安全治理实践的理论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是“总体”,强调“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注入了全局性视野、系统性思维和科学统筹的治理理念,推动国家安全治理模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由分散化迈向整体化、由被动防御演变为主动维护和积极塑造,成为引领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思想航标和价值源泉。

  总体国家安全观凸显现代化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安全治理取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这反映出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追求,同样,它引领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进程不偏离人民逻辑,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利益作为国家安全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以此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的根本立场。不同于西方国家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产生剥夺个人自由、加剧个人疏离感、导致人的物化等消极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进程内蕴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追求,注定其不会背离人民立场。

  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视现实观照,科学谋划国家安全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进程。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国家安全不同维度,着眼于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现实需要,其核心要义从“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到“五大统筹”再到“十个坚持”,理论内涵不断创新完善,凸显国家安全治理中顶层设计的现代化特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设计为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框架奠定良好基础。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耦合共振

  安全和发展是国家现代化转型的两大重要支柱。现代化转型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性转变和全面现代化,而安全和发展正是推动这一转型的两大基石。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高水平的安全保障,现代化就无从谈起。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旷日持久,国家资源往往被迫集中于战争层面,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进程。而缺乏高质量的发展推动,转型也将失去动力。同时,安全和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安全形势稳定、发展质量较高,代表着高水平的国家治理能力,也反映出现代化事业取得的成就。因此,安全和发展是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式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安全和发展同等重要,然而,它们之间的平衡并非完全静态,而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动态。安全和发展的统一性在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构成了内在的逻辑联系,展现了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和发展的动态平衡贯穿于国家治理之中。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安全是确保这一进程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而发展则为现代化进程持续输入新的动能。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确保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能够始终沿着正确轨道持续向前。

  三、国家安全制度供给: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规范基础

  科学完备的制度布局保障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秩序与活力。制度是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抓手,制度优化和创新是推动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力量。科学合理的制度布局不仅为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注入规则和边界,更赋予其内在的生机与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国家安全制度逐步建立;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国家安全工作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国家安全战略贯彻实施机制、重大事项跨部门会商工作机制、国家安全协同联动机制、国家安全决策咨询机制等国家安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情报信息收集、研判、使用制度,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国家安全重大事项的审查和监管制度等涉及国家安全工作的具体制度持续优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和长期性导向,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路径和操作手段,提升了安全风险预防、管控和处置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国家安全治理的理念和实践不断迈向现代化,充分彰显治理的整体效能。

  发挥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对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保障作用。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法治发展的状况。以《国家安全法》为核心,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外商投资法》《反外国制裁法》……已逐步形成日趋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内容覆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物安全等众多安全领域,并为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反对外国“长臂管辖”提供法律依据。高度的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必然伴随着健全的国家安全法律规范体系、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体系、国家安全法治监督体系、国家安全法治保障体系和国家安全党内法规体系,将法治化引入治理过程,以国家安全法治护航中国式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

  全球安全倡议贡献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方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一国的安全问题,不仅是该国的个体行为,更是关乎国际社会的整体性议题。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中国政府于2023年2月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关于全球安全的六大核心理念和原则,并系统提出了推动人类安全共同体构建的重点合作方向。这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有所不同。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注重单边主义和绝对优势,过分追求自身安全,罔顾他国安全和全球安全。这种狭隘的现代化观念,不仅加剧了国家间的不信任和对抗,也破坏了全球安全的整体性,可能会埋下更多的不稳定和冲突的祸根。因此,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内嵌于全球安全治理,真正的安全只有通过建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格局才可能实现。

  (倪春乐,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王瑶,西南政法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

作者:倪春乐 王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