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官职-汉代丞相权力的变化:从权倾朝野到沦为虚职,背后是残酷的斗争
2024年04月19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丞相,在秦代是百官之首,位高权重。在西汉初期,丞相的权力进一步上升,甚至连皇帝也要礼让三分。相权的扩大必然对皇权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从汉武帝开始,汉朝就不断通过种种的措施来限制丞相的权力。到了东汉时期,丞相就沦为了一个虚职。
一,汉初丞相权力的扩大
丞相最早设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到秦朝建立时期正式成为百官之首,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秦代的丞相权力实际上是被皇帝处处限制的,如秦朝设置有左右两丞相,在秦二世时期还加上了中丞相,使丞相的权力被分化。秦朝政务的最高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自己成为了最高的执行机构。在汉初,统治集团信奉“无为而治”,主张“君无为而臣有为”。皇帝虽然是国家最高元首,但是大多数时间并不处理政务,许多事情的决定权就掌握在了丞相的手中。
汉初的皇帝不能够随意任免丞相。按照汉朝的礼仪规定,任免丞相必须要皇帝和在京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在朝会上共同决定。而丞相却有官员的选拔、任免、刑赏的大权,甚至连御史大夫也是丞相任命。汉文帝时,丞相申屠嘉觐见文帝,宠臣邓通傲慢无礼。申屠嘉府之回府后,召邓通诣丞相府,准备杀邓通。恰好文帝的使节召邓通入宫,才得免邓通一死,可见汉初丞相的权力之大。景帝时期,景帝和窦太后欲立后兄王信为侯,也因为丞相周勃不准而作罢。
汉武帝继位后,相权和皇权的矛盾就突出了起来。当时的丞相为田蚡,其为人骄纵跋扈,权倾朝野。他举荐的人能够从无官一下子提高到二千石级,由于其任免权巨大,使得汉武帝也十分不满,汉武帝大怒道:“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你任免结束没有,我也想任用几个官吏)。田蚡动用国家财政来修建自己的住宅,汉武帝生气地说:“君何不遂取武库?”这才使得田蚡稍微有所收敛。而田蚡和汉武帝之间的矛盾,也是引发汉武帝进行中央体制改革的直接原因。
二,汉武帝的中央体制改革
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力,使得自己的政令能够通行于全国,汉武帝开始实行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央体制改革。首先,汉武帝重用自己身边的皇家机构的成员。这些成员中有两个比较值得注意的:一个是尚书令,负责掌文书及群臣章奏;一个是侍中,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汉武帝便从中选拔这些和自己亲信的官吏组成了一个小朝廷,以供咨询。这些亲信往往被授予侍中、中常侍的职位,使其能够随时出入皇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另外一些得到汉武帝信任的大臣,将军也被加上的侍中等头衔,得以和汉武帝一起商量军国大事。如此就形成了“中朝”。
中朝形成之后,国家中央就分为了两部分:中朝以皇帝为首,负责发布政令。中朝官员为秘书集团,为皇帝谋略,直接执行皇帝的命令;以丞相为首的公卿就成为了外朝,负责执行中朝发出的命令。由此,国家的决定权便开始从丞相转移到了中朝。汉武帝还将丞相的任免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牢牢控制着相权。在武帝在位期间,共任命了十二位丞相,其中有五位被下狱处死。这些丞相在位期间,基本都是战战兢兢,如石庆任丞相时“在位九年,无能有所匡言”,公孙贺被任为相时竟“不受印绶,顿首涕泣”。可见汉武帝时期的相权已经一落千丈了。
外朝官员权势下降,内朝官员的权势就必然上升。如尚书从一个六百石的小官发展成为了千石级别的官员。汉武帝时期,还不敢轻易将权力赋予尚书,但武帝去世后,尚书的权力迅速扩大。但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四曹,尚书正式组成宫廷内的政治机构。汉武帝时期,大将军是内朝官员中最为尊重的,地位超过了丞相。但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始终是武官,不干预政务。汉武帝之后,大将军霍光“受遗诏辅少主”,“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任出宰相之右”,成为了了昭宣时期的实际统治者。
汉武帝的建立中朝,开始只是一个秘书机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就成为了正式的国家机构。西汉时期内朝权力的上升,为其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做好了准备。
三,东汉时期,三公沦为了虚职
在西汉末期,王莽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改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以“夺公辅之位,损丞相之威”。刘秀建立东汉后,一切官僚机构的名称都恢复了西汉旧制,唯有三公遵从王莽的改变,可见刘秀也是继续在削弱相权。在建武二十七年(51年),刘秀再一次进行了改革,进一步缩小了三公的职权。首先,去掉三公前面的“大”字,直接称呼“司马”“司徒”“司空”;第二,设置将军,地位和“三公”相等。在“三公”之上,设置太傅。两个官职都是分割限制三公职权的;第三,缩小权力范围,如司空(原来的御史)已经不再有监察权力,只负责水利工程建立。
刘秀改革之后,三公的权力基本丧失,基本沦为了虚职。如东汉仲长统所说:“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在三公沦为虚职的同时,尚书的权力却进一步提高,成为了国家最高的行政机构。刘秀设置了尚书台,其长官为尚书令,成为了新的宰相。尚书台之下设置了六曹,成为了尚书台的执行机构。尚书台的形成,在魏晋时期进一步演化为了尚书省,依然是中央最高机构之一。
东汉以后,尚书省的权力过去,因而中央又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来限制尚书省。到了隋唐时期,尚书省已经沦为了执行机构,到北宋,尚书省沦为了虚职。而丞相一直,在明朝之前也一直没有被废除,从东汉到隋唐、两宋,虽然其地位很高,但是其权利很小。只有在特别时期才会出现丞相权力很大的情况,如曹操担任丞相期间。一直到了元朝时期,丞相才再次成为了中枢机构的首领。
丞相、尚书等机构的权力演变,也反映了相权和皇权之间反反复复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