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热搜

老四川-文学大师眼中的老成都

2024年04月19日 靓嘟嘟 浏览量:

通常一个老成都对本地作家讲发生在成都的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趣。几年前去著名作家李劼人故居游览,惊叹于先生自建于郊外的“豪华”别墅之外,更对他的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大波、暴风雨前)颇感兴趣,作家早年曾留学法国,怎会写出的作品饱含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真耐思量。

李劼人故居

近日,拜读了李劼人先生的《死水微澜》,其中小时候故乡的情境一一浮现眼前。其中第一章第一节中写道:…还每天如此,这时必有一般载油、载米、载猪到杀房去的二把手独轮小车,——我们至今称之为鸡公车,或者应该写作机工车,又不免太文雅了点——从四乡推进城来,沉重的车轮碾在红砂石板上,车的轴承被压得放出一派很和谐,很悦耳的“咿咿呀呀!咿呀!咿呀!”…。文中的鸡公车,可能估计除了在本地的民俗博物馆,现如今的80后都没有见过吧。

鸡公车是旧时成都平原流行的交通工具

文中提到的红砂石板路,应该描述是准确的,因为成都近郊没有大山,最近的就是距城东边十多公里以外的龙泉山,山体均为红砂岩石构成,另外东边再距离城近一些的地方有如今的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可见当年的出城主干道应该是红砂石铺成的。

第一章第一节中还写道:…只记得同妈妈坐在一乘二人抬的,专为下乡,从轿铺里雇来的鸭篷轿里,刚一走出那道又厚又高的城门洞,虽然还要走几条和城里差不多同样的街,才能逐渐看见两畔的铺面越来越低、越小、越陋,也才能看见铺面渐稀,露出一块一块的田土,露出尘埃甚厚的大路,露出田野中间一丛丛农庄上的林木,然而鼻端接触到那种迥然不同的气息,已令我这个一年只有几度出城,而又富有乡野趣味的孩子,恍惚起来。…

民国时期成都北门,由1917-1919美国人甘博摄

这里的城门洞,就是旧时成都北门,该城门应该位于今天的北大街的北门大桥的南侧。文中又写道:“。。。啊!天那么大!地那么宽,平!油菜花那么黄,香!小麦那么青!清澈见底的沟水,那么流!流得的响,并且那么多的竹树!辽远的天边,横抹着一片山影,真有趣!”

成都平原的油菜花

第一章第二节写道:…这一年偏怪!我们的轿子到大门口时,迎着我们走到门口的,不是往年的那对老人,而是一个野娃娃——当时,凡不是常同着我们一块玩耍的孩子,照例给他个特殊名称:野娃娃…。我们在孩提时(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父母都是成都东郊国营厂的职工,因此自带优越感,经常蔑称家在厂矿以外的小孩叫“街(gai)娃”或“野娃娃”,后来,还有人蔑称近郊农村人为“弯脚杆”或“弯弯”。其中又写:…妈妈好像乍来时还不甚认得她,到此,才大声说道:“啊呀,才是你啦,邓玄姐,我争点儿认不得你了。”这里的“争点儿”是成都本地方言,只有老成都才会这样说,意思就是“差点认不得你了”。足见作者使用的是地地道道的成都方言。

文学大师眼中的老成都(续一)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