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小生-京剧前辈名家为什么没有“女小生”
2024年04月19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
众所周知,纵观京剧自诞生至今这些年来,在流派纷呈的历代京剧大角、名家中,按行当说,出现过享誉菊坛的女老生(坤生如孟小冬),女花脸(如齐啸云),女丑(如宋凤云、国少卿、艺名一斗丑),但却从没有见过“女小生”。京剧小生大家姜妙香、叶盛兰先生也从没收过女弟子。
当今,全囯各大京剧院团在职演员中,也没有女小生应工。虽然在京剧演唱会上,有女演员学唱小生名段,也纯属于反串。京剧票房有女戏友改唱小生,也因票房里缺小生,不得不由旦角票友串上配戏,进行自娱自乐过过戏瘾。越剧传统均是女戏班,小生自然由女角应工。京剧界里始终没“女小生”,这一现象是为什么呢?谈谈自己的拙见,恭请诸君指教。
首先,这是与京剧小生选才苛刻有关。小生饰演的是年龄在15--30岁以下青少年的人物,脸上不带髯口,其五官的脸型、眼神、口型、扮相观众一目了然不遮丑。所以,小生演员外型需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脸型不胖不瘦,扮相俊秀阳刚,可与配演的旦角相媲美。身高选在1米65-1米75左右,穿上厚底与旦、生、净行同台显合谐,令观众看着顺眼。
(《玉门关》于万增饰班超)
其次,小生演员一定要有本钱(好嗓子),小生正调为 F调(六字调),常用西皮娃娃调。唱、念高亢刚劲,音色圆润入耳,方显所饰演的才子、武将、官宧等人物之英姿帅气。
再者,小生的唱念用嗓,声腔运用特色与众不同。旦角用小嗓 ,老生、老旦用大嗓,花脸(净行)用脑腔、鼻腔、胸腔共呜。而小生则用的是大小嗓一体相結合,真假声融会贯通,用小嗓显得正值青春年少俊俏,用大嗓子显得是阳刚男人。小生唱、念运腔,最难的就是大小嗓不停地转换,呈动态化。念白时是“小嗓开、大嗓收”,如“先生”两字,“先”字用小嗓,“生”字用大嗓。而唱时却是“大嗓开、小嗓收”,如《巡营》杨宗保的【西皮导板】“杨宗保在马上忙传将令”,首字“杨”用大嗓,末字“令”的拖腔归小嗓,显得英姿飒爽,字正腔圆令观众听得过瘾,肯定达到响堂叫下好来。形象地用龙、虎、凤三音表示,“龙音”为高亢的亮立音,“虎音”为雄浑之音,“凤音”就是中间起过渡作用的“换声点”,如同交通路口红绿灯中的黄灯转換过渡功能。
小生声腔难就难在这点,演员念唱时能否控好“換声点”,这是很显其功底,使唱腔和念白圆润至美。不能一惊一乍,出怪腔怪调令人生厌,让有些观众觉得不男不女似太监很不舒服,因此不喜欢小生的唱念也出于这点。笔者曾听到京剧小生名家萧润德先生(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叶派亲传弟子)讲:小生运腔按四声讲,就是一声(阴平)和三声(入声)字要压着唱,二声(阳平)和 四声(去声)字是提着唱,这样才能使腔唱得,即不刺耳又不塌韵。
要命的是小生最大的忌讳就是个“媚”字,出雌音,与旦角配戏时,唱腔分不清像两旦角就砸了。而女性的生理发声特性,就是始终避免不了雌音,缺乏男人的浑厚阳刚雄音。所从,女性不适合应工小生,自然京剧科班也就不招女小生,小生名家自然也不会收女弟子了。
只要听听女旦角在《谢瑶环》、《花木兰》、《大英杰烈》戏里,女扮男装时唱的【西皮娃娃调】(符合剧情人物),再对照京剧小生大家姜妙香、叶盛兰先生的经典唱段和念白,尤其在“凤音”换声点的掌控上,确实是达到了自然流畅、毫无痕迹的艺术高境界,便一听了然。
还有,小生的“四功五法”也与其它行当不同,小生有小生的劲头,最讲究一个“紧”字。其唱、念的力度节奏和身上的做,都要突出这个“紧”字,方显青春年少,风流倜傥。小生演员就必须有武功底子,才能应工雉尾生(如周堬、罗成、吕布、陆文龙等),即使演扇子生(如傅朋、梁山伯、张生)、官生(如王金龙、白士中)、穷生(如陈大官、莫稽),身上也得有厚实功底。如《白蛇传》的许仙,也得摔僵尸和吊毛、屁股座子。
京剧小生名家于万増(姜派再传弟子)说:(小生演员)没有武的底子,穿蟒就撑不起米,穿箭衣就不挺抜;没有扇子生的基础,穿褶子就不潇洒;没有穷生的基础,演莫稽、陈大官就懈不下来。
总之,小生演员的条件是即苛刻又全面,文武兼备,肯下苦功夫,扮相好、音色好、表演做派好,才能应承不同戏、不同流派演员的需求。这也是京剧好小生少的原因。
姜妙香先生言:“(小生声腔)不论怎样灵活変化,不仅要观众听懂,而且要以和谐悦耳为重要原则。”
京剧余派老生名家于世文(父为京剧大家“筱翠花”于连泉、子为于万增)说过:“老旦是大嗓的旦角(女性),小生是小嗓的老生、武生(男性)。小生要想唱好,必须唱出余派老生的韵味来!”
请从业京剧小生的演员和喜爱小生的戏迷票友们,认真琢磨琢磨姜妙香与于世文先生之言,是否有道理,有所启迪?
写于2 0 2 4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