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孟锦云现状-孟锦云陪伴毛主席489天,主席临终前对她说最后一句话:叫医生来

2024年04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

前言

如果查查1976年9月13日的报纸,就可以在给毛主席守灵人员的长长名单中找到孟锦云的名字。她的名字出现在最后一位,作为毛主席的最后一位守灵人,她也是毛主席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见证人。

一、初识毛主席,孟锦云跳舞手忙脚乱

孟锦云是个湖北姑娘,12岁就考入了空政歌舞团,1959年被选进了舞蹈学员班。

1963年4月,孟锦云被安排去中南海“出任务”。那时,中南海的首长们经常的娱乐活动就是跳舞。几乎每周有一两次,一般安排在周三和周六。

图 | 孟锦云

空政歌舞团的一些舞蹈演员在经过严格的审查之后,可以进中南海,完成陪首长跳舞的任务。

来到中南海的舞厅,孟锦云和几个女伴坐在软垫靠背椅上等候。老同志们显得很轻松,但新来的小孟却很紧张。眼前的一切使她感到很新奇,但似乎又和来之前想象的差不多。

这里不是水晶宫,也不是金銮殿,而是一个中国古典和现代化相融合的恬静的大厅。

图 | 朱德

7点多钟,文宫团员们一阵骚动,有人起立轻轻叫了一声“朱老总!”孟锦云看到朱老总穿着一件白布衬衣,灰色西装裤,昂首挺胸地向大家走来。

他的一举一动仍然保持着军人的风采,他哪里像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啊。小孟在心里感慨道。

晚上10点多钟,乐曲忽然停止,大家停住了舞步,舞厅里的人纷纷起立,毛主席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出现在大家面前。他微笑着向在场的人点头,随后便坐在了专门为他准备的沙发上。

图 | 毛主席

一名服务员端着盘子走过来,盘子上放着白色的打湿了的毛巾,毛主席拿起毛巾擦了擦脸和手。

接着,舞台上的乐队奏起了舞曲。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一个女文工团员、常来跳舞的老同志,走到毛主席面前,作出邀请的姿势,主席会意,站起来与她跳起了舞。

孟锦云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目不转睛地盯着主席跳舞。主席的舞步很大,他并不像初学跳舞的人那样总朝脚底下看。而是一边跳一边和那个文工团员聊天,看起来十分轻松。

可能是她的过于专注使毛主席有所察觉。又一首舞曲开始了,毛主席侧过脸对她笑了笑。

孟锦云也向毛主席一笑,然后朝他走去,学着前面那个老同志的样子,做出了请主席跳舞的邀请动作。毛主席微笑着站起来,拉住了她的手,和她向舞场里走去。

这时,孟锦云有点手忙脚乱了,才平复的心情现在又紧张起来。她慌忙上阵,不知道该怎么跳舞,节奏、音乐、舞步都成了模糊的一片。她不知道该进哪只脚,该向哪一边转。

图 | 毛主席跳舞

毛主席看出了她的慌乱,对她说:“小同志,别紧张,你的舞步不错嘛。你是新来的?”

“我第一次来。”

“怪不得没见过你。小同志,叫什么名字?”

“孟锦云。”

“噢,孟锦云,跟孟夫子同姓。这个名字好听,锦上添云比锦上添花还美呢。你是什么地方人?”毛主席继续问。

“是湖北武汉。”

“噢,湖北,一湖之隔,是我的半个小同乡呢。”

闲聊中孟锦云的紧张消失了,她的舞步也变得轻快起来。就这样她和毛主席认识了。之后小孟几乎每周都要去中南海参加舞会,每次都要和主席跳舞。

小孟在毛主席面前开始变得无拘无束起来。她有时充满了稚气的发问,常常引得毛主席开怀大笑。

图 | 毛主席

“主席,您嘴巴下面有一个痣子,听我奶奶说,这是有福气的痣子呢。”孟锦云笑着说。

毛主席看到小孟的脸蛋上也有一个小小的痣子,也笑着说:“你的脸上也有一个痣子,那你也有福噢。”

“那可不是,您的痣子是湖南痣子,我的痣子是湖北痣子,长的地方不一样。”

毛主席听了,因为她的活泼和机敏而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经常在跳舞的时候聊天,毛主席关于孝感的麻糖、东湖风光、龟山蛇山的故事、,甚至是武当山的传奇都是那么的了解。孟锦云十分惊讶,毛主席在说起这些时,就像是在谈论自己的家乡一样。

毛主席对新来的小同志很喜欢,尤其对他的半个小同乡孟锦云,常常亲切地称她为孟夫子。

由于这样的初识,孟锦云在经历了曲折的十多年后,在1975年5月,应毛主席的要求,来到了他的身边工作。成为了他的贴身护士,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二、“称你孟夫子,可是真有点冤枉你。”

毛主席晚年与他最亲近的人分别是张玉凤和孟锦云。张玉凤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可以参与到一些毛主席的决策当中。而孟锦云作为贴身护士,主要是照顾毛主席的身体。

图 | 毛主席和孟锦云

孟锦云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主席十分高兴,与她有说有笑。茶余饭后,会经常在花园散步,在卧室客厅聊天。毛主席还常常把孟锦云逗得哈哈大笑。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十分关心她的文化知识水平。

一天,毛主席对孟锦云说:“孟夫子,这样称呼你,可真是有点冤枉你。你和历史上的孟夫子有相同之处,是一个祖宗。可那个孟夫子是个大学问家呢,你这个小孟夫子,读书甚少,愧对祖宗喽。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应该争口气,多读点书,读进去,钻出来。我这里的存书,就够你读一气的了。”

孟锦云被毛主席的关爱和坦率深深地打动了,说:“主席,您也知道我的水平。读读报纸、文件可以,您的那些书,我能读懂的没有几本。看不懂的那么多,可怎么个读法呀?”

“能读懂几本就先读几本嘛,真的看不懂还可以问嘛。学问学问,就是又学又问。可以问周围的人,也可以问我嘛。”

图 | 毛主席看报

毛主席说着拿起笔来,在一张小便条上写下了两个字:“学问”,顺手拿给孟锦云,对她说:“你就是要边学边问。我年轻的时候,就当过教员,现在老了,但教你这样的学生还是可以的吧。要是把我也问倒了,说明我也不懂,我再去问嘛。反正谁会谁就是老师,那咱们可又成了同学喽。

孟锦云听到这里高兴地说:“请您当老师,那当然好啦,就怕您不教我这个笨学生。”

毛主席笑了,打趣地说:“我还就愿意教笨学生。你不知道,我也有好多老师,章含之教我英语,是我的英文老师。我在她面前,也笨得很呢。一句英语教我好几遍,我都记不住,你说我笨不笨?可章老师却还是不嫌我笨,越笨越教。”

图 | 《资治通鉴》

之后,毛主席指着他桌子上放着的《资治通鉴》对小孟说,这本书他读了17遍。每次读都受益匪浅,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毛主席的一生中,对《资治通鉴》情有独钟,爱不释手。他读的第一部《资治通鉴》是在湖南省立高中读书时,从国文教员胡汝霖那里借的《御批通鉴辑览》,由此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孟锦云对这部书只知道是写历史的司马光写的,其余就不知道了。毛主席建议她把这部书读一读,不能全读,读读某些部分也好。孟锦云回答:“试试看吧,我怕没那个毅力。”

图 | 毛主席读书

毛主席十分认真地说:“孟夫子,你有个词可用错了,不是毅力而是兴趣。因为有了兴趣,人就不会感到累了。咬着牙看书,你那个毅力再大,也还是看不下去的。有了兴趣,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有味道,还会远看越轻松像休息一样。

毛主席接着说:“中国古代历史学问大得很呐,有人觉得中国古代的历史全是糟粕,不值得一看。还有一种人觉得历史上的东西全是精华,包医百病。我看这两种人都有片面性。我的观点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分析,对不对呀?”

孟锦云连连点头说对。毛主席又问了一句:“为什么说对呀?”

“主席说的还能不对?”孟锦云回答。

“我说的就都对呀?那可不见得。金口玉言,那我不成圣人啦。历史上没有圣人,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什么都对的圣人永远也不会有。我说的有一半对,我就心满意足喽。

孟锦云从心底里佩服毛主席,从读书的一件小事,他悟出了更深刻的道理,而且时刻谦虚、清醒。

图 | 毛主席读书

于是她也尝试着读起了《资治通鉴》,并且给自己订下了一条规则:只要主席精神还可以,就向他请教。

后来孟锦云还读了,《红楼梦》等书,并经常就书里的内容和毛主席讨论,毛主席的一席话经常使她茅塞顿开。不仅如此,她还向毛主席学习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作为毛主席晚年少数的身边人之一,孟锦云聆听了关于读书的教诲,感受到伟人的人格魅力,也从他那里获取了读书的乐趣和知识的力量。

孟锦云进入中南海工作以后,毛主席满意,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也肯定她的成绩,但她仍是个非党员。早在18岁时,她就申请过入党,但是一直没有成为党员。

如今作为毛主席的护士,她有时也会为在进行眼疾治疗的毛主席读书、读报、处理来信等。每当在为毛主席阅读一些文件时,她的内心就会感到不安。

图 | 孟锦云(左)

一次,她给毛主席读一份中央文件,主席听后,依旧让孟锦云在文件上代替他圈阅。

孟锦云说:“您老让我代您圈阅文件,您知道我还不是个党员呢,您这么大一个主席,也不发展我入党。”

“孟夫子,我可没有权力发展你,你可以写个申请嘛。”毛主席说。

一个星期之后,孟锦云又和毛主席聊天。“主席,我写了份入党申请书,给您看看。”说着她将申请书递给毛主席。

毛主席说:“好呀,你说写就写,我不用看了,你念给我听听。”

于是孟锦云就开始念起来,念完之后毛主席说:“你为什么念得这么快,你是存心不让我听清楚啊,你再给我慢慢念一遍。”

孟锦云又把速度放得很慢,可才念了几句,毛主席便笑起来:“你这个孟夫子啊,就是好走极端,不是太快就是太慢。”孟锦云又把速度加快了些,把这份不到300字的申请书又念了一遍。

“这次我完全听清楚了,你18岁就申请入党,你是1948年生的,也就是1966年申请入党,噢,算起来已达10年之久,你的决心不小哩。我同意你入党,我同意。”主席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一下。

“您要同意就行了。”

图 | 孟锦云(左)

“不,我同意还不算数,你要去找党小组长,把申请交给她,要有介绍人,经过党小组讨论通过才算数。”毛主席说道。

过了一段时间,小组长找孟锦云谈话:“你的入党问题,小组会上讨论过,有的同志给你提了些意见,说你有些骄傲自满,希望你再努力争取吧。”

关于这一点从何而来,孟锦云的心里很清楚。那是有一次孟锦云值班,外边有两个工作人员离开岗位出去办事。孟锦云需要她们帮助一起照顾毛主席,但怎么找也找不到,急得她团团转。

后来孟锦云对她们说:“你们也真不像话,我值班的时候,你们随便出去,要是有事需要你们,找不见多急人呢。”

就这样孟锦云在中南海里一直没有入党,直到1986年,她离开中南海10年之后,终于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毛主席临终前没有留下遗言,对孟锦云说了一句话

1975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主席的最后一个生日。这天他的女儿李敏、李讷都来了。她们平时很少来,但每次毛主席过生日时,她们一定要来。

这天以前的护士长吴旭君、护士俞雅菊和李玲师的到来,给毛主席带来了喜悦,他有些木然的脸上一下子有了笑容,有了些生气。

这一天他没有长久地躺在床上,他提出要去大厅里坐坐。张玉凤、孟锦云搀扶他坐到沙发上。

图 | 毛主席

孟锦云说:“今天是您的生日,按我们家乡的习惯,孩子要给老人磕头。”毛主席听了高兴地说:“你的意思是要给我磕头,我可不敢当,我承受不起噢。”

孟锦云听了说:“您都不敢当,还有谁敢当,我先给您磕。”说完就跪在了毛主席面前,郑重其事地磕了三个响头。毛主席不时向前起身表示回敬。见孟锦云磕了头,吴君旭、李玲师、张玉凤也都先后去磕头。

毛主席说:“记得小时候,在我的家乡,母亲常带着我去庙里烧香拜菩萨。那时,我比你们现在小多了,我很信神,一边给菩萨磕头,一边嘴里念叨着要菩萨保佑。今天你们给我磕头,我不是成了神啦,你们也让我保佑吧!”

图 | 毛主席和张玉凤

“我们心里当然也想着让您保佑,这是没说出声来。”张玉凤抢着说。“现在不是我保佑你们,而是你们保佑我噢!”今天毛主席的心情大好。张玉凤说:“咱们都互相保佑吧!”说完大家一起笑起来。

1976年毛主席的身体时好时坏,但总的趋势是每况愈下,随着身体的时好时坏,他的情绪也随之变化,他有时会变得很急躁,容易发火。

有几次孟锦云去叫毛主席吃药,却遇到毛主席大发脾气。一开始,她认为是自己在工作中有些方面欠妥,后来才知道,她每次进入病房的时候都是“悄无声息”的,这就吓到了病中的毛主席。

在那之后,孟锦云每次进入病房之前都会先制造一些比如咳嗽声的响动,提前告知毛主席自己到了,给毛主席一个心理准备,不再冒冒失失吓到他。或者是穿上硬底鞋,走路的时候落脚重一点,这样毛主席就可以听到她走路的声音,便不会被吓着了。

除了饱受疾病的困扰,毛主席在那段时间并没有感到快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中国先后经历了“河南特大洪涝灾害”和“唐山大地震”两次重创。

天灾人祸,人民再一次陷入苦难之中。病中的毛主席听到这些噩耗以后,悲痛万分,甚至是以泪洗面。只要是在清醒的时候,他都要坚持听取来自灾区一线的最新汇报。

图 | 周总理

更让他感到悲伤的是,他的战友周总理的病逝。孟锦云当时哽咽着为毛主席读完了周总理的讣告,毛主席紧皱着眉头,然后慢慢闭上眼睛,流下了眼泪。

毛主席的身体逐渐恶化,这已经是不可挽回的趋势。但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依然是既不愿打针,也不愿意吃药,他依旧坚守着治病也要“自力更生”,因为打针是“外援”。

但越来越虚弱的身体,使他固守的道理已处于失败,他几乎是水米不进。在医生的多次劝说下,他才同意用了鼻饲插管。

9月的一天,孟锦云外出请假回家,晚上5点多钟到家,到了7点突然有人来找,要求她马上返回中南海。孟锦云回到毛主席的卧室,才知道毛主席犯了心肌梗死,十分危险。

毛主席的几个医生和政治局的人都来了,一股紧张的气氛充斥着整个房间,经过20多分钟的抢救,毛主席脱离了危险。

但是几天以后9月8日晚7时10分,毛主席的呼吸又急促起来。孟锦云低头给他按摩胸部。毛主席用很低的声音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医生立刻给毛主席插上了氧气管子。几分钟之后,他的呼吸变得平静。但很快却陷入了极度昏迷中。大家立即进行抢救,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并没有将昏迷中的毛主席唤醒。

图 | 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主席停止了呼吸。一个护士从毛主席的卧室走出来,走得那样轻,她向外边等候着的人们说了一句:“主席去世了。”

就这样,毛主席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孟锦云说的“我很难受,叫医生来。”临终前并没有留下遗言。

毛主席逝世后,孟锦云离开了中南海。在毛主席最后一段生命旅程里,有着她终身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