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借呗-支付宝“借呗”变为“信用贷”,你最关心的征信问题有答案了
2024年04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近两年来,支付宝可谓是“风波不断”。
从去年年末的“花呗上征信记录”、“主动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到今年年初的“花呗调整年轻用户额度”、“花呗借呗推出上限额度管理新功能”,基本上每次支付宝的功能调整都会被冲上社交平台的热搜。作为当下的国民支付软件,支付宝在现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确实拥有很大的关注度。
近日,有网友发现,支付宝的“借呗”已经更新为“信用贷”。根据网友提供的截图显示,目前“信用贷”页面会明确提示用户该产品由银行提供服务,并为用户提供包括日利率、初始年利率、总利息金额等一系列借款详情。除此以外,借款、查账、还款均保持不变。
此消息一经爆出,立刻引发了社交平台上面的激烈讨论,目前相关话题已达百万阅读量。问题来了,目前“蚂蚁借呗”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为什么支付宝要针对“蚂蚁借呗”功能作出这样的改动?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借呗”更名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消失的“借呗”
近些年来,因为各种超前消费理念的兴起,大学生早早背上巨额校园贷,上班族变成“月光族”,最后引发各种人间悲剧的新闻其实并不少见,社会公众对于各种“信用消费服务”的担忧一直存在着。为此,近两年来,支付宝已经针对“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这两项信用消费服务进行了多番调整。
首先是去年年末发生的“花呗调整年轻用户额度”一事,当时支付宝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将很多正在上大学的年轻网友以及刚刚出社会的职场新人的花呗额度全面下调。该做法一度引发大量网友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晒出截图,有的人表示:“没了花呗,这个月到底怎么过”,有的人更是在惊呼:“我的额度哪儿去了?”
当时支付宝方面回应表示:“目前内部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希望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年轻用户刚步入社会,需要金融工具来周转日常开销,但花呗也会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消费及还款能力,谨慎授信额度。”
到了今年三月,支付宝还给“花呗”、“借呗”上线了额度管理新功能。用户不仅可以在“花呗”、“借呗”页面设置自己的消费额度,还可设置消费提醒,增加消费闹钟功能,设置提醒金额,消费超额后将以通知的方式提醒用户,同时增加调整付款顺序、订阅消费周报等功能。现在,支付宝更是直接把“借呗”更新为“信用贷”,和原本的信用消费功能加以区分。
不过,根据小雷的实际测试,目前“借呗更新”这件事情应该还处于灰度测试阶段。目前用户打开支付宝后有两种情况,一是“借呗”更新为“信用贷”,二是页面继续显示“借呗”字样。
如图所示,小雷的支付宝依然显示着初始的“借呗”字样,点击“借款”按钮,也只会让用户输入对应的借款数额,不会显示出具体的借贷金融机构名称。换句话说,用户会认为自己是在向“支付宝”方面借钱。
作为对比,在“借呗”更新为“信用贷”后,“信用贷”页面会在显著位置展示“由XX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信息。这样用户进行借贷的时候,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在向谁申请贷款,而支付宝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成为了渠道提供商,而不直接参与借贷过程,非常直截明了。
明确“借贷”定位
不得不说,这一次支付宝的变动,让外界很不理解。因为“蚂蚁借呗”、“蚂蚁花呗”对于支付宝用户而言已经非常熟悉了,为什么要突然改名字呢?更奇怪的是,为什么现在会同时存在“借呗”和“信用贷(原借呗)”两个界面呢?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是“借呗”在启动品牌隔离工作。未来,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服务会继续显示“借呗”品牌,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会在“信用贷”页面展示,显著标识出金融机构信息,与借呗品牌相区隔。
有的读者可能觉得,这不就是分割概念吗,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事实上,这一点改变非常重要。以往的“蚂蚁借呗”可以说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蚂蚁集团联合运营的小微信贷服务,你从“借呗”借来的钱既有可能是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也有可能是其他中小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但原先统一标挂了“借呗”品牌。
对于很多用户来讲,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蚂蚁借呗”,就是因为比起纷繁复杂、不知出自哪家的“套路贷”,看似有着阿里背书的“蚂蚁借呗”,不仅背景更加靠谱,而且名字上面没有“贷款”这类敏感字样,能够更加令用户放心。然而事实上,“借呗”依然属于小额贷款范畴,在征信上的分类与其他小额贷款公司等同,使用过多可能会让个人征信受到影响。
在“借呗”更名为“信用贷”后,其本身的“小额贷款”显得更加突出,也更加容易被用户所警觉。个人认为,在目前年轻人普遍自制力不够的背景下,这样的更新算是比较合理的。去年广州互联网法院曾公布一组数据:有60%的互联网借贷案件涉案数额小于一万元,借贷群体也以年轻人居多,甚至还有趁着“基金热”,大学生用小贷借钱投资的案例,小微贷款对年轻人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最重要的是,“借呗”方面之所以会启动隔离工作,其实是因为今年4月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的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当时,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并公布整改方案,其中第一项内容就是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链接。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消费信贷行业发展迅速,目前“花呗”、“借呗”服务用户已经接近5亿,但是其中很多用户并不清楚自己的信贷服务提供者是谁,这也引发了不少相关联的负面事件。品牌隔离举措,确实能让借呗品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形成隔离,方便用户更充分地了解信贷服务提供方的信息,避免产生品牌混同。
总结一下,支付宝改名其实就是为了让用户更清晰地了解借呗功能,同时也更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
“借呗”背后的金融风险
对很多读者而言,此刻他们心中最大的疑问一定是:“借呗”还能用吗?
答案是:当然能用。在“借呗”和“信用贷”剥离之后,现在支付宝的“借呗”已经变成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而“信用贷”是与蚂蚁合作的金融机构独立为用户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前者的额度、利率、征信由蚂蚁消费金融审批上传,后者的服务则由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审批上报,用户的征信记录不会因为本次调整受到影响。
不过,小雷并不建议大家频繁使用“花呗”、“借呗”和“白条”这类互联网贷款。尽管这类产品审核简单、放款迅速,但是它们终究属于小额贷款范畴,在征信上的分类与其他小额贷款公司等同,使用过多可能会让个人征信受到影响。如果个人征信报告不好看的话,未来贷款买车、买房其实都会受到影响,毕竟银行在贷款时依旧钟爱那些传统的信用卡用户。
“能用上分期付款的,我绝不用手上的钱。”这正是90后借贷消费大军的心里话。不得不说,信用消费工具确实有其存在意义,它成功实现了“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为超前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能够满足了我们在特定阶段的消费欲望,也能够解决我们在没有收入时的生活需求。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养成了如今年轻人的价值观。在没有持续性收入的情况下,用户的消费欲望却在逐年增长,最终会酿成什么样的苦果不言自明。
根据尼尔森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平均负债率达到41.75%,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零负债。而在豆瓣、贴吧等社区,我们也能看到诸如“戒赌吧”、“负债者联盟”、“努力还债联盟”等群组,其中的不少成员都是沉迷消费的年轻人,因为没有门槛的互联网借贷而误入歧途,用多个网贷“拆东墙补西墙”,最终走向负债。
对于那些真的需要用钱的大学生来说,未来的路又将何去何从?根据今年三月国家出炉的相关规定,各大高校需要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贷要求,未来大学生还是可以到正规的银行金融机构去申请风险小、利息低的助学、培训、创业等金融产品。至于这些互联网消费贷款,年轻人最好还是戒了吧。
- ai换脸刘亦菲(与迪丽热巴“接吻”?AI换脸玩大了专家:风险不只是侵权)
- 范玮琪的老公是谁(怎么哪哪都有范玮琪陈建州这对夫妻?人家离婚,他们上热搜)
- 斗天(三本热血的仙侠类小说,斗天、斗地、斗自己,热血激情)
- 清欲(“互殴”还是正当防卫?高铁争执案警方处理结果引发热议)
- 你的第一(#你在头条第一份收益开心吗?# 要说到这个话题,我)
- 猫眼票房实时(目前热映电影票房榜,《八角笼中》497亿排第二,你看过哪几部?)
- 电视剧老中医(《老中医》热播 陈宝国冯远征曹可凡三个男人一台戏)
- miume(浪姐美伊礼芽热度高涨,有些网友表示:不支持她)
- 电视剧一触即发(动作界的扛把子《一触即发》拳拳到肉 热血沸腾 火力十足)
- 韩国女团mv(梁朝伟和郑浩妍合作,在韩国女团的MV中,引发韩国网友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