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热搜

黑脸羊-1972年北京海淀“闹鬼”,公安部无人能解,最后请来文盲老汉破案

2024年04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北京海淀闹鬼,公安部云里雾里,一文盲老汉竟成破案关键。

当夜晚的尖叫声接连出现在北京海淀上空时,公安部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民间关于公共场所闹鬼的传说沸沸扬扬,扑朔迷离,谁能想到,一个文盲老汉竟然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北京海淀闹鬼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件事情和大字不识一个的老汉又有什么关系?

奇怪的“闹鬼案”

1972年的夏天,北京警方接到周总理的命令,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查出近日困扰海淀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闹鬼”一事的真相。

共产党员们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当然不可能相信这世界上有鬼。在这背后,必然是有人装神弄鬼。

但是,各种闹鬼事件的发生实在太过诡异,诡异到公安部门就连调查都无从着手。

不久之前的一个深夜,海淀区一所大雪的校园里,突然出现了一声尖锐的叫喊。在寂静的夜空中,这叫声显得格外凄厉,也非常渗人。

许多听到叫声的人,身上不约而同的出现了鸡皮疙瘩。他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也不敢贸然出去探查,唯恐遇到难以预知的危险。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类似的怪事在很多地点都有发生。像高校这样的公共场所,事发频率尤其高。

据所有亲身经历者描述,他们在夜间正常行走,猝不及防之下会看到一个类似人形的身影。对方全身笼罩在黑暗当中,只剩下一张惨白的脸,以及红色的头发和绿色的眼睛。

红绿白三种对比度极高的颜色,在暗夜中发出幽幽的光,一瞬间便能将人吓破胆。

遇到这样的情况,正常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尖角,然后拔腿转身离开。可是他们在转身跑上一段距离后,又会看到那诡异的不明物体猛然间再次出现。

如果对方是人,那么移动速度一定不会这么快,也不会在移动过程中全程保持寂静,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安静漂浮,快速移动,惨白的脸和红色的头发,种种迹象,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一个结论,北京海淀区闹鬼了。

如果只有一个人遇到,那还可以勉强解释为偶然的恶作剧。但这么多人同时遇上不明物体,就不能不让人多想了。

民间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周总理也有所耳闻。所以总理特意联系北京警方,让他们尽快破案,稳定民心和社会秩序。

根据证人的描述,警方对案发场景做了一定的推演。无论怎么算,警方都认为,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人是不可能短时间如此快速地移动的。

至于闹鬼一说,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不管民众怎么猜测,在办案人员的眼里,建国之后不许成精,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管那“鬼”到底是人假扮的,还是由人操控的物体,这件事背后的始作俑者都一定是人。警方从案发现场找不到太多有效线索,只能守株待兔。

可对手十分狡猾,在察觉到警方的意图之后,就和他们打起了游击。往往是警察蹲守一个地方,他就在另一个地方犯案,神出鬼没,叫人头疼不已。

案发次数多了,警察也能确认,出现在不同现场吓人的怪物,其实就是人假扮的。因为他们在地上发现了明显的脚印,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够倚仗的有效信息。

几经探查,警察始终无法锁定嫌疑人的身份。不仅如此,他们甚至对嫌疑人的基本情况都无从得知。

调查工作走进了死胡同,公安部门全体戒备,专项行动小组更是随时待命。时间一点点流逝,舆论加诸于他们身上的压力更是越来越大。

就在这时,内蒙古赤峰当地的一个文盲老汉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老汉竟会成为破案的关键。那么他是什么人呢?

一个老汉

1972年,北京海淀区闹鬼,公安部门束手无策,文盲老汉帮了大忙。

这位文盲老汉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他叫马玉林,是内蒙古赤峰公安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和同事们不大一样的是,他没有接受过警校的专业训练,甚至连大字都不识几个,是个大众认知中的文盲。

一个几乎没有文化底蕴与知识素养的男人,之所以能够进入公安机关,那当然是因为,他的身上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过人之处。

他出生在赤峰的一个贫苦家庭,没有条件上学,小时候只能帮地主放羊,换取微薄的收入。

有一次劳动时,一只羊从羊群中走丢,马玉林没能及时发现,犯下大错,悔恨不已。

那个年代,一只羊的价钱可能是一个贫民家庭一整年的收入。把这只羊赔给地主之后,马玉林父母的钱也所剩无几。

这件事情令他痛定思痛,也成为了他练习追踪术的启蒙。

他渐渐开始学会根据羊儿吃草的痕迹和脚印,判断羊的具体生理特征。结合这些特征,他便能找到羊走丢的方向,再沿着路线追踪,找到丢失的羊。

在追踪技能逐渐纯熟时,他又遇到了丢羊的情况。这一次,他丢掉的是一只花脸羊。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慌张失措,而是冷静的观察草地上的足迹,努力辨别方向,一边看一边走。最后,他走到了不远处的杨老疙瘩家。

这杨老疙瘩是个专业的羊倌儿,正式点来说就是牧羊人,一辈子都在跟羊打交道。他平时的手脚就不太干净,顺手牵羊的事情时有发生。

见到他,马玉林二话不说,独自找到羊圈,从一群羊中准确锁定了自己丢掉的那一只。但让他困惑的是,这只羊的生理习性和花脸羊完全能对上,可它的脸却是黝黑的。

马玉林不信邪,左右看了看,见到羊圈旁边放着一桶水,眼睛一亮,便不顾杨老疙瘩的阻拦,提起水桶就往黑脸羊的身上泼去。

原来,黑脸羊脸上的黑色是养老疙瘩特意染上的墨汁。被水一洗,黑色褪去,花脸羊的本来面目就露了出来。

马玉林因此而名声大震,后来又帮不少父老乡亲找回过丢失的羊,在赤峰更是越来越有声望。

就连公安机关的专业办案人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也会请他出手帮忙。

那是1959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九晚上,赤峰市一个乡里的供销社发生了一起盗窃案。300元的营业款,若干豆油糖果之类的商品,都在那天晚上不翼而飞。

凶手的动作干脆利落,除了在地上留下了脚印之外,在现场并没有留下其他的痕迹。可是在警察眼里,脚印能够反映的线索实在有限,他们对这一方面没有太多研究。

就在大伙儿抓耳挠腮之时,有人想到了马玉林。

作为一个爱国爱家的小老百姓,公安机关有协助要求,马玉林自然是义不容辞。

他来到现场,通过打赤脚的脚印和穿胶鞋的脚印,计算出了两个犯罪嫌疑人的身高体重。其中一人大约一米七,年龄40岁左右。另一人一米六五,年纪还不到20岁。

警察听得半信半疑,他也没有多加解释,而是顺着脚印的方向来到了室外。

看着眼前杂乱的室外环境,他步履不停,一边走一边找,从泥土和树枝缠绕的地表找到了几枚不易被察觉的脚印。

这时候他说:“通过脚印的大小和深浅,我们不仅能够计算主人的身高体重,还能通过脚印前后左右结构的不同,推测主人的情绪变化和肢体动作。”

警察听得瞪大了眼睛,原来这是一门如此神奇的学问。

他们亦步亦趋的跟着马玉林,一路走到附近的黄土梁子村,再通过集中筛查的方式,找到了两名作案人员。

马玉林的这套独特的技能,对于破案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赤峰的公安机关破格将他招了进来,作为特殊人才储备任用。

他的追踪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公安系统的重视。他们把民间追踪法和足迹学科结合起来,发展成了一套警务系统独有的追踪模式。

那么在北京海淀闹鬼一事中,马玉林又能帮上什么忙?

一切的真相

1972年,海淀闹鬼怪事频发,人心惶惶,公安部门压力过重,文盲老汉解决难题。

闹鬼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马玉林被请到北京后,第一时间便开始研究可疑人士在闹鬼现场留下的脚印。而他的结论,推翻了大家之前的所有猜测。

他说,这件事情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从脚印痕迹来看,应该是两人结伴作案。

亲历者一开始遇到的怪物,是其中一个人假扮的,他在现场留下的脚印,信息相对完整。

而亲历者在逃跑过程中遇到的突然再次出现的怪物,则是另一个人假扮的,他的脚印与前一个人完全不同。

之所以大家没有听到怪物移动的声音,之所以怪物移动的速度如此之快,快到超出常理,那是因为他们二人根本没有移动,是在互相打配合。

听了这话,专案小组成员恍然大悟。之前所有想不通的地方,经过马玉林这么一讲,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更惊人的是,马玉林还通过两个脚印得出了一个结论,两名犯罪嫌疑人是兄弟俩,时常结伴出现,在进行正常社交活动时也多半不离对方左右。

这人究竟是神到了什么程度,竟然能从脚印看出别人的兄弟身份?抱着这样的疑问,警察暂且决定按照他的说法来抓人。

没过两天,他们就抓到了一对兄弟。那两人被抓时一脸莫名,直言自己什么都没有做过,在警察面前表现出来的也更多是迷茫无措,而不是心虚和抗拒。

盯着这两个人看了一会儿,马玉林就摇摇头,告诉警察,嫌疑人另有其人。

警察大眼瞪小眼,呆愣了一瞬,只好赶紧放人,好好跟遭受无妄之灾的兄弟俩道歉。

警察忙着撒网和收缩,马玉林也没闲着。他独自一人跑到了颐和园蹲守,这里人流量大,形形色色的人都会出现。他相信,只要嫌疑人现身,自己就一定不会认错。

那两枚脚印的轮廓结构,以及相关的信息,全都被他记在了脑子里,记得滚瓜烂熟。

只可惜,一连蹲守了好几天,他一无所获。警察不由得开始怀疑,这个半吊子足迹专家,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他也不申辩,只沉浸在自己的节奏当中。有没有本事,这得用事实说话,谁说了都不算。

终于有一天,一名警察在大街上发现了一对混血兄弟,他们的身形体貌与马玉林的描述大致相似。遗憾的是,等到大部队赶来时,两人已经走了。

不过,这次发现也不是全无收获。马玉林看到现场新的脚印,仔细对比一番后,斩钉截铁地说,那两个人就是作案者。

现在,他们终于知道了对方的样貌,还明确了混血这一重要特点,不用再盯着别人的脚一看再看了。

侦察范围因为精准信息的出现而不断缩小,最后,警察终于成功将那对混血兄弟抓获,他们也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至于原因,很简单,引发骚动,制造恐慌,报复社会。

这两人的家里,有人曾有过偷盗服刑的前科,也接受了公安系统的严厉教育。他们俩不服气,又不敢跟警察硬碰硬,只能想出装神弄鬼报复社会这种下三滥的招数。

真相终究是水落石出,“闹鬼”的谜团终于被打破,纷纷闹闹的舆论逐渐消散,民众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至于马玉林,这起案件可不是他追踪生涯的终点。他继续带着一身的本领,奔走于全国各地,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到晚年,他依然带病工作,直到干不动,才舍得从一线退下来。

他的人生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是相当优越的文学艺术创作素材。有作家和编剧把他的真实故事改编成了小说和影视剧,这也让马玉林的名字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高手在民间,中国多奇才,此言不假。或许我们身边某一个不起眼的人,就拥有特殊的技能与长处。


本文由“洞鉴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参考资料:

《元宝山文史资料:建昌营地区史料专辑 第三辑》

《中国神探》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