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政府破产-除了英国伯明翰,还有哪些城市和国家破产过?高额债务要还吗

2024年04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

日前,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市政委员会宣布破产,引发关注。事实上,“城市破产”并不是新鲜事。全球有不少知名城市都曾破产过,比如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甚至还有一些国家也曾破产过,比如冰岛、黎巴嫩、斯里兰卡等,当然破产原因各不相同。本期南都新知带你盘点盘点。

英国伯明翰:被11年前的索赔案拖累

当地时间9月5日,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市政委员会宣布破产。伯明翰市议会在宣布其已陷入财政危机的声明中说,目前的预算缺口为8700万英镑,相当于近8亿元人民币。一座城市为什么会这么缺钱呢?

英国媒体给出了四个理由:社会护理支出增加、企业税收减少和高通胀。此外还与解决同工同酬索赔的数亿英镑法案有关。2012年,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在一次和同工同酬相关的上诉中败诉,英国法院裁定伯明翰市政府应当向174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女员工)支付同等标准的薪酬,导致伯明翰市政委员会面临巨额赔偿,至今已经支付了11亿英镑,仍面临大约6.5亿至7.6亿英镑的负债。

一名女子在英国伯明翰市中心行走。新华社资料图

斯里兰卡:危机或持续到2024年

2022年7月,斯里兰卡总理正式宣布国家破产。截至当年5月,该国已累计拖欠了7800万美元的外债,并无奈宣布债务违约,成为本世纪以来首个外债违约的国家。

斯里兰卡陷入危机,与新冠疫情对旅游业收入的直接冲击,以及政府的高支出和减税措施有很大关系。

当时,斯里兰卡总理曾表示,这场前所未见的经济危机,“可能要到2024年才会好转”。

为度过危机,斯里兰卡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进行了谈判。今年3月份,IMF批准了近30亿美元援助协议。此外,里兰卡政府还呼吁海外侨民向国内汇款,以助国家度过此番危机。

2022年4月1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拍摄的一处停电的购物中心。因面临外汇匮乏、物资短缺、物价高涨、供电紧张等问题,斯里兰卡自当天起实施公共紧急状态。新华社发

2022年3月25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民众等待购买燃油。燃料缺乏、电力不足等情况已对斯里兰卡多个行业运行及民众生活造成影响。新华社发

黎巴嫩:多次“黑天鹅事件”重锤

2022年4月,时任黎巴嫩副总理萨阿德·沙米宣布,黎巴嫩央行及政府已经处于破产状态。

自2019年以来,黎巴嫩多次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货币一度贬值超过90%。2020年8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港口附近装有大量储备粮食的仓库也被引爆,粮食短缺的问题也直接破坏了全国经济形势,导致黎巴嫩出现大规模失业等严重经济问题。

2022年初,黎巴嫩的经济形势一度出现好转,但由于该国经济非常依赖进口,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过去采购各类物资的运输线无法继续从黑海经过,在被迫绕远导致运输成本上升后,黎巴嫩国内物价又出现了大幅上涨。

遭遇多次“黑天鹅事件”重锤,黎巴嫩至今仍看不到危机结束的迹象。

2023年8月3日拍摄的黎巴嫩贝鲁特港。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因存放的近3000吨硝酸铵被引燃发生大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亡,6500多人受伤。新华社发

美国底特律:汽车之城的衰退

2013年7月18日,美国底特律市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当时其负债超过180亿美元。

此前,底特律因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而被称为“汽车之城”。汽车工业的繁荣兴盛带动了底特律城市的蓬勃发展,在其鼎盛时期,人口达到近200万,位列美国第五大城市。

底特律的衰退是与美国汽车产业的衰退相伴而行的,这一衰退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推动下达到了高潮。企业破产迁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房地产市场下滑等因素导致政府税收锐减,与此同时,政府管理不善加速了这一问题的恶化。在汽车巨头纷纷倒下,财政收入严重缩水之时,政府仍在不停花销,高企的赤字最终压垮了底特律。

2020年3月18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员工离开厂房。新华社发

美国斯托克顿:金融危机将房地产拖进深渊

美国联邦破产法院于2013年4月1日裁定加州斯托克顿市进入破产程序。

斯托克顿位于旧金山东北约130公里的传统中谷农业区。随着硅谷地区的兴旺,增加了半导体和制造业,人口增加,新建了许多房屋。

2007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将斯托克顿房地产拖进灾难深渊。当年房屋中间价下降44%,每30栋房屋就有一栋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遭法拍。房屋价值猛跌导致政府税收大幅下降,加上公务员的庞大健保、福利及退休金开支,终于将这座城市推向破产边缘。

美国圣贝纳迪诺麦当劳的故乡“经营失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市是全球餐饮巨头麦当劳的诞生地,2012年8月1日,圣贝纳迪诺市申请了破产保护。

正如当时很多其他美国城市一样,圣贝纳迪诺市的市长启动了不少建设项目,问题是这些建设都缺乏总体规划。与此同时,市长、市政人员和警察只是将城市资金为自己所用,比如一再提高他们自己的薪水、为他们自己创造更多特权。圣贝纳迪诺市的消防员一度曾拿到10万美元的年薪,在那个时候,该市的退休基金拨款也在增加。到2012年,该市的退休基金拨款已是10年前的3倍,占了市政预算的15%,这一庞大的养老金支出最终令圣贝纳迪诺市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

冰岛:破产后上演V形复苏奇迹

在很多人印象中,冰岛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然而,2008年它也曾“一夜返贫”。

2008年10月,冰岛三大银行在一周内相继破产,股市暴跌95%,以欧元计算的GDP急剧下滑65%,绝大多数公司宣告破产,不少公司将业务转移到海外。时任冰岛总理哈尔德坦言,由于冰岛银行产业几乎完全暴露在全球金融业震荡波中,冰岛面临“国家破产”。

冰岛以渔业起家,但出海打鱼毕竟是苦差事,所以后来冰岛确立了“快速发展金融业”的方针,银行业在破产前的10多年里超常发展,金融行业与国外大肆开展信贷交易,其他行业企业也在欧洲掀起并购热潮。

这种做法一度让冰岛尝到甜头,它2005年收获7%的经济增长率。不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冰岛为经济异常发展付出代价。当时有专家悲观预期:冰岛要走出危机必将以透支国家信用与几代冰岛人的幸福为代价。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国家很快上演了v形复苏奇迹。一方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伸出了援手,另一方面是冰岛自身的改革。2015年,冰岛的人均GDP又在全球名列前茅,GDP量也回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2023年7月10日,人们在冰岛雷克雅未克附近的火山喷发现场进行观测。新华社发

日本夕张:资源型城市举债转型失败

日本夕张市位于北海道,距北海道地区的中心城市札幌60公里。夕张市是围绕大型煤炭企业“北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繁荣时期煤炭产量占到北海道的20%,人口达到11.7万人,被誉为“煤炭之都”,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1963年夕张市煤矿开始陆续关闭,1990年最后1座矿山关闭,人口减少到2万人,结束了作为矿业城市的历史。夕张市为了减少煤炭产业衰退的影响,通过政府举债的方式,大规模发展旅游业,加大吸引中小企业的力度,但并没有改变城市衰退的势头。到2000年,城市人口减少到1.4万人,政府财政困难,财力 指数仅为20%,人均政府债务高达480万日元,2006年7月夕张市政府宣布破产。

【知多D】

宣布破产后,高额债务还要还吗?

当一个城市或国家宣布破产,会带来哪些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市政服务。公共支出缩减,势必影响城市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比如伯明翰宣布破产后,当地民众就为自己的生活感到担忧。

此外,当一个城市被贴上“破产”标签后,就很难再吸引投资。

宣布破产后,高额的债务还要还吗?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以冰岛为例,其在危机中宣布对最大的三家银行进行接管,英国私人储户、公司、市政委员会、警察部门、慈善组织存在冰岛银行的200亿英镑被冻结。有消息称,由于被高利率所吸引,英国100多个市政委员会在冰岛银行存有10亿英镑的税款。英国伦敦警察局也是一个大冤种,它在冰岛的银行存有2000万英镑。而冰岛拒绝归还这些存款。为此,2008年,时任英国首相布朗宣布与冰岛进行外交战,冻结冰岛公司在英国的资产。

不过2009年6月,冰岛政府宣布将偿还英国23亿英镑的债务,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对于冰岛而言,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因为只有这么做,它才能重新赢得国际社会信任,改善英冰两国关系。

而对于破产城市而言,则要看所在国采取什么处置机制了。以美国为例,在长期实践中,美国探索建立起一套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机制。联邦政府、州政府、联邦破产法院在危机处置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

以底特律破产案为例,在破产案处置中,联邦破产法院发挥了主导作用。第一步是将具有重要公共价值的资产从破产诉讼中剥离,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受政府破产的影响。第二步是联邦破产法院主持底特律市与美国银行和瑞银集团就原有利率掉期交易合同达成重组协议,将市政府偿付金额从2.3亿美元降至0.85亿美元。第三步是联邦破产法院主持底特律市政府与政府雇员协商养老金问题。第四步是联邦破产法院主持底特律市政府与市政债购买者达成债务重组方案。保险公司为底特律市政债的购买者提供了保险服务,代表债券购买者的利益,在债务重组谈判中要价很高、立场强硬,一直拒绝债务重组方案,但最终仍无法阻止主审法官独立判决债务重组方案生效。

与普通破产相比,美国市政破产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只能适当兼顾债权人利益,摒弃单一追求债权人利益至上传统。政府由于破产后仍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不能把保护债权人利益放在首位。例如:依据联邦破产法典,地方政府没有必须偿还一般责任债券本金和利息的义务。

出品:南方都市报 N视频

整合:刘兰兰

美编:刘妍妍

资料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新华社、《债券》杂志、《法治周末》等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