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马亚-首都儿科研究所首届优秀青年医师获得者——马亚

2024年04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

为弘扬医德为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表彰在临床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勇于担当,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德医风上树立楷模的青年医师,首都儿科研究所于8月1日开展“优秀青年医师”评选工作。经过各专业科室内部选拔、核心组讨论、职称科室综合评定、院内公示后,评选出10名“优秀青年医师”。


马亚

人物简介:马亚,女,35岁,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硕士,中共党员。

在医院的众多科室中,超声医生的身份显得格外特殊,他们为明确临床诊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形象的称为“临床医生的眼睛”。马亚从事超声工作已有8年时间,繁重的工作量、狭小嘈杂的工作境、提前“报到”的颈椎病和肩周炎,没有消磨掉她的热情与信念,反而越挫越勇,为自己的每天充实的工作和获得的职业成就感而欣喜不已。

在平凡枯燥工作中品味甘甜

儿科超声检查不同于成人,面对的患者大多是不能准确表达和主动配合的幼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敏锐的眼睛。为了取得孩子的信任,马亚总是在孩子进入诊室后就主动寻找话题,“宝贝儿,你衣服上的恐龙真酷,是妈妈给你买的吗?”有时还要加入肢体动作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举起超声探头故作神秘地说:“这是一个机器人,它有一支神奇的手,只要在你肚子上转三圈,就能知道你得了什么病。”

超声科平日的工作就很繁忙,到寒暑假门诊高峰时,便进入了不吃饭、不休息、连轴转的状态,有时每天要做上百例,但马亚却乐在其中,她说“能实实在在帮助到患者就是我的工作动力,别人看似平凡枯燥,我能从中品味出甘甜。”两年前,马亚为一名怀疑消化道肿瘤的患儿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后,发现患儿并非是肿瘤,而是巨大的幽门溃疡,随后的病理活检也证实了马亚的判断,使患儿避免了大范围的胃壁切除手术。

“超声是一个极有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在于在分析并诊断一个疾病的同时也把解剖关系、系统关联、进展过程甚至超声医生的思路和格局、个人情怀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超声医生每天都在见证这个过程,就像是面对一个个离奇的案件,你就是那个解开谜团的人。有时候看完一个病例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释然和畅快,是其它赞美和荣誉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亲身体验,探索超声新技术

儿童对辐射和药物都极为敏感,使超声这一无辐射、简单易行、无创伤的检查成为儿童疾病筛查或诊断的首选手段。马亚积极探索超声新技术、新手段在儿科的应用,在肺部超声、新生儿肛周超声、超声胃肠造影技术的检查应用方面都做出了很大努力。她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做患者随访、整理病例,经常在休息时间从家赶到医院,甚至深夜携带床旁机器去病房为患者做检查。

由于胃肠的肠气干扰,超声在胃肠道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而胃肠超声造影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这一短板。去年年初,马亚主动到北医三院学习胃肠造影新技术,回到医院后立即着手对该技术进行初步扫查摸索,为了探索更简便有效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实际应用中患儿能顺利完成检查,马亚多次口服造影剂,对自己进行标准切面扫查。目前在科室主任的大力支持下,超声科应用此项技术为百余名患儿进行了检查,丰富了超声病例数据库。

重视科研工作,提升临床水平

马亚认为“临床和科研是一名优秀医生成长飞翔的两个翅膀”,她在日常工作中细致、严谨,遇到疑难复杂病例不放过任何一处蛛丝马迹。2018年4月,她接诊了一例辗转了多家医院的营养不良患儿,通过详细全面的超声扫查,发现了患儿小肠过于短小,旋转不良,蠕动功能差,仔细查阅相关文献后,及时诊断为先天性短肠综合征。

同时,她与遗传研究室联系,进一步从影像学和遗传学的角度综合分析了这一罕见病例。先天性短肠综合征死亡率高达58.5%,误诊率很高,早期诊断并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超声及时识别此病使患儿避免了侵入性检查和不必要的手术,同时能使家长少走弯路,及时采取遗传干预措施避免生育类似患儿。

2019年11月,马亚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发表了文章“Clues From Ultrasound for an Infant With Failure to Thrive”,该文章成为世界首例超声提示先天性短肠综合征的文献报道,影响因子高达19.233。此外,马亚还承担了所级课题1项,发表SCI及核心论文6篇,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交流发言。

#了不起的医生##儿研所儿医说#

编辑 | 宣传中心

摄 | 胡小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