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攀枝花中心医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走优质护理之路 推动区域护理发展

2024年04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

2012年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2017年建成四川省首批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成功申报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2020年至今,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62项……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严守护理质量“安全线”,把好优质护理“内涵关”,按下护理创新“高效键”,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理念,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有力推动了区域护理发展。

提升质量 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2022年10月18日,一名约25周、体重仅730g超早产儿带着气管插管转入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由于胎龄过小,孩子出生后反应差、皮肤青紫、呼吸微弱,病情十分危急。

新生儿科立即成立专门的医护救治团队,全力开展救治工作。看着皮肤薄如蝉翼、血管细如发丝、呼吸似有似无、整个身体仅有成人手掌大小的超早产儿,医护团队深知救治的难度之大,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

首先,建立一条静脉通道是治疗开展的先决条件。可孩子的皮肤一压就青紫、一消毒就淤血一片、一粘胶布就破皮、不能压不能捏不能碰。为保证治疗顺利开展,新生儿科护理团队决定尝试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医院新生儿科从2014年开展PICC以来,还未曾遇到过胎龄如此小、体重如此低、血管条件如此差情况,这对于护理团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可她们没有放弃,护士长董朝琼和专业组长唐小凤联手,耗时40分钟为小宝贝打通了“生命线”。这条PICC通道共陪伴了宝贝42天,42天时间,宝贝从不能经口喂养到部分经口喂养,从有创呼吸机到无创呼吸机,每一点改变这条“生命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从呱呱坠地到生病护理,从养老护理到临终关怀,护理服务始终伴随左右。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石。

市中心医院高度重视护理安全工作,不断完善护理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机制,2021年率先在市域内引入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实现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检查智能化、便捷化,实现精准有序、科学高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展信息化护理质检212次,排查科室存在护理问题297个,整改完成229个,68个转为日常监督和持续改进问题。同时,市中心医院作为市护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还担负着市域内护理工作质控督查与指导的牵头组织协调工作。为此医院充分发挥行业引领及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与其他单位合作建立自查-督查-反馈-改进-回访的闭环管理体系,编印《攀枝花市护理质量简报》对质检结果予以总结分析和公布,有效促进全市护理质控工作趋向同质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参加四川省护理质量管理平台敏感指标数据填报率达100%。2019年至今连续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质控中心,2021年和2022年连续2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质控中心。

优质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

2020年至今,医院通过推进并顺利完成多学科护理联合会诊、提升手术室运行效率、VTE(静脉血栓栓塞)护理管理等20多个重点专项活动,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护理服务品质。这些专项活动的成果,以案例形式在国家、省级比赛中予以展示,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9项。

创新护理 驱动高质量发展

“小林,我的脚已经基本愈合了,能走路了!这两个月真是谢谢你们了!”近日,市中心医院伤口治疗中心的护士林丽英收到了患者陈大妈发来的视频,视频中陈大妈正在缓慢行走。林丽英记不得这是第几次通过微信,了解陈大妈的伤口恢复情况,近两个月的远程伤口护理指导,陈大妈可以自行走路了!

半年前,罹患糖尿病的陈大妈的左脚不慎刺伤,由于血糖控制较差,加之在家换药不规范,导致伤口恢复差,引发左足第五趾及足底间隙感染,红肿化脓。在当地医院做完手术,持续换药半年,仍不见好转。医生判断,如果伤口一直未恢复,将面临截肢的风险。

来到市中心医院就诊后,内分泌科积极给予治疗,伤口中心派出专业伤口治疗护士给予局部伤口处理,“双管齐下”尽全力保住陈大妈的腿。

经过积极治疗,陈大妈血糖控制良好,足部伤口逐渐好转,达到了出院条件,但仍需坚持换药。考虑到陈大妈的家离医院较远,林丽英为陈大妈制作了一个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该装置可以持续给予局部冲洗及引流,这样陈大妈就不用天天到医院,只需每周一次到医院换药就行。

林丽英还与陈大妈的家属建立了微信、电话沟通渠道,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了解陈大妈伤口护理及恢复情况。通过2月的持续居家负压引流,陈大妈的足部伤口逐渐恢复。

创新是保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陈大妈居家使用的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就是市中心医院护理团队开展护理创新的最好见证。近年来,市中心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坚持护理创新发展,通过举办护理创新大赛,搭建创新交流学习平台等形式,鼓励各护理单元在护理实践中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护理工具,优化护理方法,创新护理模式,努力探索从技术创新、工具革新向智能化、信息化创新的转变,推动护理专科内涵和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截止目前,全院护理队伍累计开展创新竞赛5次,收集创新“金点子”198个,转化为护理专利129项。护理队伍的科研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以来获得市级科研立项8项,院校科研立项61项;发表论文461篇,其中核心期刊46篇,SCI论文1篇;开展新技术30项,参编专业教材5本;承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

创新背后是对患者精益求精的护理态度。通过护理创新,不仅让患者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更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护理技术支撑,让医护沟通配合更紧密高效,促进临床医疗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人 提升医疗“软实力”

“小宝贝,坐好了,我们出发了!”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一名身着手术服的小朋友,在手术室门口坐上“跑车”,由医务人员遥控驾驶进入手术室。坐着遥控跑车进手术室,极大缓解了小朋友进入手术室的恐惧和焦虑,跑车上的音乐更是让孩子紧张的情绪和不安的心理得到极大放松。

“手术室陌生、封闭的环境,加之医务人员的全副武装,难免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和恐惧,我们在手术室缓冲区设计‘儿童乐园’,就是为了消除孩子们对手术室陌生环境的恐惧,减轻与父母的分离焦虑。”市中心医院手术室相关负责人说。

2017年,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建成儿童乐园,这里有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和图书,有丰富的色彩和熟悉的动画,有酷酷的小红跑车,还有一群充满爱心的医护团队,全方位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人性化服务。术前,负责手术的巡回护士会对患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儿的情绪、喜好等,增进心理距离,小朋友可以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儿童乐园”玩耍,消除焦虑。

“这里的护士真的太尽责了,不但专业,而且细心、耐心,有爱心,从入院到出院,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热情周到,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和安心。”患儿父母张先生说。

感受到温暖的不止张先生。7岁小西(化名)高处坠落导致肾脏挫伤,父母却没有陪同就医,而是爷爷奶奶陪着。原来,小西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照看。小西除肾脏挫伤以外,还有面部的外伤,听医生说要缝针,小西哭得伤心极了。

泌尿外科护士严尧一边安慰鼓励小西,一边对小西作出承诺:只要听话配合医生治疗,等伤口痊愈就带他去吃肯德基、玩游戏。小西含着眼泪点头,坚强地配合医生做完治疗。出院前一天,经过小西爷爷和主治医生的同意,严尧兑现了诺言,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小西一起去吃肯德基、玩游戏。

这样的护理人文故事,在市中心医院不胜枚举。仅2021年医院护理人员获得锦旗267面,感谢信244封,受到口头、书面表扬1424人次。医院护理团队始终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实践中,传承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好好对待照顾每一位病人,生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责任与担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医院牵头组建的市护理学会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在2022年得到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认可,获评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奖”团队奖。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多年来,市中心医院的“南丁格尔”们勤勉敬业、忠诚担当,以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在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患者及社会的认可。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未来,市中心医院将不断加强护理工作内涵建设,强化护理队伍科学管理,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加快推进区域医疗健康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程桂英 刘珊杉)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