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anthill-拍手叫绝这些英文情感词细腻到无法直译丨夜听双语

2024年04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



借词和造词一直是语言不断变化的标志。早前我们提到了近来中文里对英语emo的借用,表示自己“心情不佳”。


今天我们要介绍一个直接造词的人——John Koenig。他专门编辑了一本小词典,搜集人们不方便表述的普遍情感,然后搜罗自己熟悉的语言中的词根词缀来造词。


目前最有名的一个词就是Sonder – the realization that everyone has a story(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故事)。这个词的释义视频在Youtube上收获了超过百万的点击。




简而言之,就是你终于意识到自己其实不是主人公——因为每个人都是主人公


John在演讲中说道:


We all think of ourselves as the main character and everyone else is just extras. But in reality, we are all the main character, and you yourself are an extra in someone else's story.

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主人公,而别人只是配角。但现实中,我们都是主人公,而你自己则是某个人人生的配角。



你有没有好奇过,创造这些新词(包括网络用语)的人得知自己的词被很多人使用后的感受?


早在2009年,John把sonder这个生造的词和释义发到网上后,收获了很多网友的评论,网友们感谢他把藏在他们脑子里很久却没能表述的感觉说了出来。不久后,他居然在自己的身边听到了有人使用这个词,感觉很奇妙:作为自己的作品,sonder被创造出来后,就交付给世界,任它漂流。


他感慨过:


That's the power of words: to make us feel less alone.

这就是词语的力量:让我们觉得不孤单。


有意思的是,为了增强读者的这种联结感,他在每一个新词的释义后都写了优美的解释——神似一篇篇忧郁小作文。例如sonder的解释:



啜饮着的咖啡、高速的一瞥、薄暮中的一盏明窗都是你在他人生活中的印记。


因为造词大量使用了拉丁语、希腊语、以及其他印欧语系语言的词根词缀,John书里的词汇本身可能没有贴近感——类似外国人看着偏旁部首也猜不出“biangbiang面”的biang字。



但是书里这些词所代表的内涵却可能适用很多人,你看。







这样浓缩的字母组合其实有很容易想到的去处——纹身。


His writing has been published in countless tattoos, stories, song titles and band names.

他的作品已经在无数的纹身、报纸故事、歌曲标题和乐队名称中得以出版。


他的造词确实有很多拥趸,个人博客的下方点赞常常上万,新词出现在歌手专辑、歌曲标题、甚至新公司的注册名称中。


谈到自己为什么要汇总这些情感并给每一个都安上人类语言的字符串儿,他说: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a magnificent sponge. My job is to find holes in the language of emotion and try to fill them so that we have a way of talking about all those human peccadilloes and quirks of the human condition that we all feel but may not think to talk about because we don't have the words to do it.

英语是一块神奇的海绵。我的工作就是找出情感语言中的漏洞,并试图填补这些漏洞,如此以来,我们就有了一种方式来谈论所有那些我们都感觉得到,但可能因为缺乏对应词语,而没想到如何谈论的人类琐事和怪癖。


做这件事儿自然有人不理解。人们会问他:


Are these words real or made-up?

你的这些词是真的还是编出来的?


他起初给的答案是:


A word is real if you want it to be real.

如果你希望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让人不免想起鲁迅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后来John嫌这个答案不够好,就打算换一个说法。他认为,人们想问的其实是:


How many brains will this word give me access to?

我用的这个词能触达多少人?


按照这个说法,最“real”的词其实是OK——它拥有最广泛的受众,不懂英语的人也能听懂。


观察一下,其实也少有人知道o和k各自代表什么(广泛认可的说法之一是allcorrect的简写)——人们不需要知道词怎么构成也能自如使用它。


Meanings are not in the words themselves. We are the ones that pour ourselves into it. Because we need words to contain us.

意义并不存乎词语之内。我们人类才是倾注自己进入词语的那个主体。因为我们需要词语来容纳自身。


的确,人的能动性才是核心。最新的例子就是开头提到的sonder。


John造出来的时候“规定”sonder是名词,但现在已经有人“无视规定”,把它当形容词用了:


… made me feel sonder. … 使我感到sonder



你造过/用过新词吗?留言分享给双语君吧。

编辑:陈月华

实习生:陈一驰

来源:TED; Reddit user: Nekeith; The Dictionary of Obscure Sorrows


<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