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永远的丰碑浙江省儿科奠基人厉矞华先生铜像在浙大儿院湖滨院区正式落成
2024年04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祝姚玲
4月3日,清明节前夕,为了纪念中国儿科事业老一辈开拓者、浙江省儿科奠基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首任院长(下称浙大儿院)厉矞华先生对儿科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浙大儿院在湖滨院区隆重举行厉矞华先生铜像落成仪式。
厉矞华铜像
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代表医院向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厉矞华院长为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厉矞华院长坚守初心、心系儿童,急患儿之所急,古稀之年仍热心残疾患儿康复事业;她潜心研究、攻克难题,70年代初,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攻克肿瘤”的号召,致力于攻克当时被称为不治之症的“血癌”;她严谨治学、培养人才,从严治学,自编教材,一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科学人才。浙大儿院肩负着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使命,在缅怀厉矞华院长的卓著贡献、崇高风范的同时应当以她为榜样,为引领儿科高质量发展、守护儿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大学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夏标泉在现场致辞中表示,厉矞华是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和儿科医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她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从医从教长达七十年,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儿科专业的人才,攻克了许多医学难题,为儿科教学、科研和儿童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厉矞华先生以及历代院领导的努力下,如今附属儿童医院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儿童医学中心。今年对附属儿童医院是关键一年,要进一步认真思考、系统谋划多院区协同运行、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中心建设等重大问题。希望儿童医院上下能铜像落成仪式为契机,更好地学习并继承厉矞华先生的伟大精神和高尚情操,在新征程上敢于争先、踔厉奋发,为助力学校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贡献更大的力量。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孙黎明在现场致辞中表示,厉矞华先生先后担任了浙江省妇幼保健院院长、浙江省儿童医院院长,她带领下的儿童医院,是浙江省儿科发展的“摇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浙大儿院在厉矞华先生以及历代领导职工的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已经发展为综合实力领先、临床技术精湛、服务品质一流、社会口碑优良的三甲综合性儿童医院、国家级儿童医学中心,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列全国儿童医院第二,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当前,浙江进入“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发展阶段,希望儿童医院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服务全省妇幼健康工作大局,打造医学高峰,聚焦普惠均衡,做优服务质量。省卫生健康委将一如既往持续推进儿童健康事业发展,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浙大儿院加快打造全国儿童医疗服务样板,为“两个先行”厚植儿童健康底色,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铜像揭幕仪式
铜像落成仪式当天,为纪念厉矞华先生为儿科事业所作的贡献,浙大儿院湖滨院区还推出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厉矞华先生初心使命,反馈社会的支持信任。
义诊现场
清明又至,怀思追远。厉矞华先生一生致力于儿童健康事业,是中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开拓者,是浙江省儿科奠基人,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曾担任浙江民进主委、浙江省红十字会会长等职务。作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老一辈开拓者,厉矞华先生心怀家国使命,用一生践行“矞华”期许,以行动书写传奇一生。如今,矞华园中的铜像落成,这是对厉矞华先生伟大贡献的纪念,更是一座永志后人的“精神丰碑”,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儿院人传承先辈遗志,继承先人事业,让儿科事业薪火相传、点亮世界、照亮未来。
随着铜像的落成,杭州市中心又多了一处有内涵的打卡之地。回想当年,厉矞华先生在小小巷子里,干着大大的救人事业,日以继夜、呕心沥血,那是她对孩子们的大爱,也是对儿科事业的风险。有时间了,不妨带着孩子,在这里驻足,一起感受她的博爱情怀和医者仁心。
厉矞华生平简介
1912年4月,厉矞华出生于杭州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为她取名矞华,象征祥瑞彩云。其父厉家福,字绥之,是浙江医科大学前身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创始人之一,杭州市红十字会首任会长。厉矞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耳濡目染下,她自幼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立志科学救国,献身医学。
1934年,厉矞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留校任儿科助教,同年9月东渡扶桑,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儿科教研室攻读研究生。1937年初,未待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正在日本读书的厉矞华便毅然决定中止学业,毅然回国重返母校任教。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前先后担任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儿科讲师,福建省立医学院儿科学副教授、教授,台湾省立师范学校生物系教授,浙江省立医学院儿科教授,省立杭州医院儿科主任。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和实践,厉矞华全面地掌握了儿科学方面的知识,成为一名著名的儿科专家。
厉矞华
1951年,厉矞华被任命为浙江省妇幼保健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妇女同志在不科学的旧法接生中死去。她在大力宣传新法接生的同时,将旧式接生婆培训成为新法接生员,提倡科学育儿。1954年妇科与儿科分科,她担任了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首任院长,从此厉矞华的生命就与儿童医院及儿童保健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50年代,传染病在我国流行猖獗,特别是麻疹、肝炎、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吞噬了我国许多儿童的生命。厉矞华日夜守护病儿身边,为了让病儿都能住进医院,她带领医护人员腾出宿舍、办公楼,对病儿进行严格隔离、集中管理,争分夺秒地工作。在她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流行疾病迅速得到了控制。在十年动乱期间,厉矞华已年近花甲,当她得知农村儿科医生奇缺时,就主动下乡进行巡回医疗,培训乡村医生,为农村病人送医送药;在血吸虫病流行时和当地医务工作者一起,开展血吸虫病防治。
凭着几十年在防病治病第一线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厉矞华十分善于捕捉机会,进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并勇于瞄准研究的前沿,组织精兵强将,去攻克难关。
50年代初,杭州某幼儿园儿童发生一种病,厉矞华敏锐地发现这是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在流行。她亲自到幼儿园指导医护人员开展防治工作,收集第一手材料,写成论文,这是我国该病流行的首次报道,引起医界关注。
60年代初,她在整理医院尸体解剖的病理材料时,发现了婴幼儿巨细胞包涵体病,迅速总结,写成论文发表,成为国内该病的最早报道之一,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份宝贵资料。金黄色葡萄菌感染,是医学界的棘手问题,她为攻克这个难题倾注了不少心血,为在防治中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她提出了血清分型的研究结果。
70年代初,为响应周总理关于“攻克肿瘤”的号召,她瞄准被人们称之为不治之症的血癌——白血病,发起了冲击。1972年由她领衔的小儿白血病研究组成立,并开设白血病专科病房和随访门诊。她采用中医的“扶正祛邪”法则,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从1972年以来,经过50余年来的临床不懈探索,在浙大儿院几代人的努力下,小儿血液肿瘤患儿的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从最初的9.7%上升到接近90%,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从2001年的55.5%提高到68.7%,其中小儿低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总体生存率更是高达94.3%,接近欧美国家治疗水平。现在,浙大儿院血液肿瘤内科每年要接收300余例血液肿瘤患儿,其中新发儿童白血病200-250例,恶性淋巴瘤40余例。他们中多数患儿都实现了良好治疗效果,不少孩子在治愈后都考上了大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厉矞华教授除开展对白血病临床研究外,还克服困难,建立了临床实验室,进行临床实验研究,先后培养了8名研究生,其中5名获得博士和博士后学位。
走过近百年的风雨沧桑,目睹了整一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厉矞华教授扶危济困之心始终不渝、护人健康之愿矢志不移。她在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曾三次视察残疾儿童福利院,看到那些呆傻、智障儿童,她深感责无旁贷。1989年厉矞华继其父、其夫挑起了省红十字会会长的担子,虽已步入耄耋之年,她依然萌动了攻克儿科脑瘫顽症的决心。
当年,厉矞华又领衔成立第二攻关组——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瘫防治研究组,并开设了小儿脑瘫康复门诊。在她的带领下,十几年来接待脑瘫儿2000余例,治疗3万余人次。按中医经络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穴位注射及辅以功能锻炼等多种治疗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不少长期卧床者能独立行走。厉矞华的工作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高度评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审评团参观浙江儿童医院和基层康复点后,该会亚太区域办事处主任希鲁格斯先生在留言簿上盛赞厉教授“身居高位,平易近人,为残疾人做实事,不愧是真正的英雄”。
2002年,厉矞华因病去世,她将积蓄的5万元捐献给浙江大学医学院,设立有志于儿科学的贫困女大学生的助学基金。去世前立遗嘱,遗体捐献医学院作病理解剖用。
厉矞华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师、医学教育家、学者,而且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她曾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科协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顾问,中国红十字会浙江分会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及浙江省主任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改革开放以来,她经常参加外事活动,为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
厉矞华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儿童殷殷切切的关爱深受同行、同事的敬仰。1980年她荣获浙江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81年获“浙江省优秀少儿工作者”称号,1992年国务院授予她政府特殊津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