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频道

圣贤时刻-圣贤都是什么时候开悟的

2024年04月22日 靓嘟嘟

首先老子,老子可能就是极个别的那个孔子嘴里所说的生而知之的人之一。 注意,孔子的一生当中,可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圣人,而在孔子的眼里,他明确认为是圣人的人至少有三个,那就是周公、管仲,还有老子。老子我们真的不得而知他到底是什么时候开悟的,可能人家真的是天生就开悟了,那也说不准。再来看看孔子,可以十分确定,孔子是十五岁的时候开悟的。因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你看,按照我们对开悟的定义,是不是就对得上号了?

悟后起学,孔子就是典型的十五岁开悟闻道,然后开始了他这一辈子的修行和致良知。

孔子算是开悟很早的人了。想想我们十五岁的时候,简直脑子里装的都是大便。

还有我们记不记得有篇论语怎么说的?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

这可能就是说老子的,接下来,学而知之者,次也。

这就是说他自己的。

但是孔子无疑最后是达到了圣人的标准和境界。

然后咱们来看王阳明先生,王阳明很有意思,从小他就注定不会是一般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有强烈的。

要开悟要觉醒的这种反抗的欲望,就是他很早就意识到有问题不太对,我可能不是我这个身体的主宰。

于是他分别开始在程朱理学的儒家,还有在道家、在佛家这三家之中来回的钻来钻去。

其实他每一家都到了很深入的地方,但是最终他也没有选择其中任何的一家的开悟法门。

我们可以理解为人家是牛人,完美主义。

王阳明觉得这三条通往山顶的路上,在他眼里都不够完美,或者说都不是最简洁、最好走的路。

像他这种肩负着历史使命的巨人,注定会选择自己去开辟一条通往山顶的路。

其实现在我们知道了,王阳明的心学其实是由孔子的经典儒家,然后又受到了孟子思想的一些启发,然后还有禅宗思想的一些启发,最后而形成的心学。

当他的那个路径蓝图在脑子里一打通的时候,就有了我们知道的龙场悟道,那年王阳明三十六岁,而在龙场驿站王阳明所开悟的路径,也就是调转车头向内去回归本心、去光复良知的这条路,于是伟大的心学也就此诞生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王阳明先生真正的开悟是在三十六岁。

再来看一个禅宗祖师慧能,六祖慧能,其实真正的顿悟是在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后五祖弘忍敲了他天灵盖三下,于是他领会了当晚三更去到了五组的禅房,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当他听到了那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后,当下顿悟,然后回禀五祖说:一切万法皆不离自性。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慧能才算是真正的开悟了。

我们可以从他的这句话知道,今后他的一生一定都会走在这条明心见性的修行之路上,这也是佛家实现了中国化以后,也就是禅宗所提供的,开悟以后通往山顶的路径,当时慧能三十四岁。

我们再来看一位,曾国藩。曾国藩大家知道我们称他为半圣,也就是说他顶多只算得上半个圣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他的前半生其实根本上就和一个凡夫俗子。也差不了太多,和我们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也是被情绪和欲望所控制的。谈不上特别知行合一的人。如果读过曾国藩传记的朋友都知道,他前半生的特点就是脾气大、我执重、贪嗔痴也不少。

可是当他在经历了现实的打击,官场的失败,最后被贬回家。守丧三年的这段时间里,他开悟了,他也是开始觉得哪里不对。最后他终于明白了,在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之下,他必须要在以良知为底线的前提下做出一定的妥协,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这也验证了阳明先生所说的,良知就是易,易之道就是变化。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条件,良知会表现出不同形式的作用,这就是曾国藩后半生修行之路的开始,也是他后半生开挂的半圣之路的开始。那一年曾国藩四十岁。

你看,除了老子、孔子,其他几个也都是三四十岁才开悟的。晚吗?当然不晚。他们也都是在开悟后才开始了他们漫长的修行精进之路。

你再看看人家最后所达到的那个境界和高度。你现在多少岁呢?

并且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远远要比他们要幸运的多的。

第一,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他们都已经把路给我们趟好了。

第二,我们生在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这个时代和平、自由、富足、科技无比发达,而且我们还会有幸见证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这样无比幸运的我们,你都不能抓住身边的机缘开悟。你还有脸说自己在活着吗?

虽然开悟只是你漫长的、未知的修行之路的开始,并且你也不知道你最终到底能走到哪里,到达哪里,但是那些圣人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王阳明到了晚年,他还会在一些事情上去正念头,也就是说他依然需要在起心动念的那个瞬间去为善去恶,依然需要去格物致知。你看,圣人们也都如此,并不是开悟以后就立地成仙儿了,只是圣人他们都具有在当下正念归心的那个功夫,任何念头的产生都不会影响他们最后的知行合一,仅此而已。

既然圣人们已经给咱们照亮了前面黑暗的路,那我们还怕什么呢?咱们都要时刻的提醒自己,我们就和这个悟字一样,心在左,吾在右。

当你开悟的那一刻就是你立志要去找心的那一刻。

借用天道里丁元英说过一句话,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你了,你就不是你了。

这说的其实就是开悟的瞬间,当你开悟了以后,你就不再是你了,但是注意,最后你到底是谁在当下没有答案。而唯一最标准的答案就是三个字儿,走着瞧,直到你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这个问题也自然就会有答案了,那个答案也可以当作你的墓志铭。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