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联影-上海样本|联影攻克“卡脖子”技术背后:垂直创新体系让国产医疗设备闪耀全球

2024年04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

世界首款2米PET-CT、世界首款5.0T磁共振、世界首款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世界首款一体化CT-linac……

如今,一进联影集团位于上海嘉定的1500平方米企业展厅,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世界首创”级的顶尖医疗设备。

联影上海总部展厅

这在十多年前,难以想象。彼时,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九成要靠进口,部分高端设备更是全部依赖进口。没有核心技术,就要受制于人。这在价格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CT、磁共振等医学影像产品以进口品牌为主,国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这么介绍。

要想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唯有靠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在热议新质生产力时,谈论的最多的一个词,同样是“创新”。可以说,无创新,不新质生产力。

而联影在组建之初,就带着自主创新的使命。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联影参观时,成立仅三年的联影当时拥有10款自主研发产品。十年之后的2024年,联影已向全球市场推出180余款硬件和软件产品。

“当前,联影已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打造了业内唯一覆盖‘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关键元器件’垂直创新体系,让国产医疗设备得以在全球大放异彩。”薛敏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2023年全年,联影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联影医疗(688271)全年营收和净利双增长。其中,营收首超百亿,达到114亿元,净利润近20亿元。

“创新”早已刻入联影的基因。

联影医疗表示,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深度融合,通过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成功推出了多款创新型产品,在巩固了现有市场地位的同时,也为开拓新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薛敏坦言,联影在多年的发展中感受到创新的强劲推动力,“新质生产力”的理念更坚定了公司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探索新质生产力:攻克“卡脖子”技术

大型医疗设备这些拥有白色光滑外表的“大家伙”,内部往往需要上千上万个精细零部件。联影医疗磁共振事业部总裁李国斌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过去一些核心部件需要外购,经常被“卡脖子”,买到的性能也未必好,比如脑功能成像要求磁共振系统各个部件非常稳定,但部分外购部件测试结果“信号不稳定,不能满足脑功能研究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前后,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进口占比达70%,高端设备领域高达90%,PET-CT、3T磁共振、高能直线加速器等超高端设备100%依赖进口。

为此,成立于2011年的联影在成立初期就提出了“三个必须”: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

以磁共振为例,目前临床使用的磁共振以1.5T和3T为主,联影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人体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

“5T之父”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前放射学和放射治疗科学主任Jurgen Hennig教授曾高度评价:联影给5T以“生命”,让5T磁共振这个“全新物种”从想法变成现实。

李国斌介绍,相较3T磁共振,5T磁共振不仅实现了全身各个部位在超高场强下的成像,并且信噪比提高了67%左右,成像的加速倍数可达10倍,可以采集到更高清的图像,可以把神经系统、头部、心脏还有腹部等其他部位的图像分辨率提高一倍甚至更高,大幅度提高微小病灶检出率。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在5T磁共振的研发过程中,联影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功率放大器,最高射频发射通道数,最强梯度编码系统等数十项技术的突破,做到了从跟随到世界领先。整体来看,联影在产品性能、质量以及产品线覆盖上都已不逊于跨国巨头们。

202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联影开启全球首款人体全身5.0T磁共振的临床试验合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更不是一家企业的闭门造车。联影医疗磁共振事业部产品总监郑均安回忆,在磁共振研发早期,国内的产业链还不够成熟,部分供应商的产品在指标性能、可靠性方面并不能达到高端医疗设备的需求。

“我们的工程师会长时间泡在供应商那边,跟他们的工程师坐在一起,就每一个指标、每个参数进行这样的一个反复的研讨、反复的实验。”郑均安提到的故事并不只是体现在某一款产品。十余年来,联影同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打磨出一系列高精尖零部件、元器件,满足了技术标准,也带动了200余家企业打造出一个本土高端医疗设备产业链。

华威模具是全球规模与产能最大的汽车塑料件模具供应商,原本常年为宝马、奔驰、奥迪供应的模具业龙头,但通过与联影合作,已经进军制造医疗设备领域。

华威模具创始人、董事长,联影常州工厂负责人严全良表示,数年来,华威与联影战略合作,共同斥巨资,打造集注塑、机加工、喷漆、整机总装调试于一体的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智能医疗设备生产基地,目前年产值达数十亿。

联影位于江苏常州的高端医疗设备生产基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进则退。谈及未来的创新,薛敏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海首创“探索者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邀请重点行业的领军企业“出题”,并与企业共同出资,依托市科委进行项目遴选和管理,搭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联影是参与计划的先行者。

联影的计划是,快速补齐现有核心部件短板,同时将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下一代核心部件研发,包括CT 光子计数探测器、MI新一代TOF探测器、RT下一代功率源系统等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核心部件,以核心部件创新推动整机装备性能的革命性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赋能

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Sora的惊艳世界,人工智能(AI)突然进入了一个爆发期。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要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早已应用其中。

在临床应用中,磁共振扫描相比CT和X光扫描往往需要更长时间。以颅脑磁共振扫描为例,由于脑部神经系统对扫描精确度要求极高,成像数据量极大,一次完整的颅脑扫描耗时甚至长达半小时。常见的腹部等部位的扫描也需要约15分钟至20分钟,不仅耗费患者就医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不适体验。

2017年底,联影成立了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影智能”),将AI作为核心技术“底座”之一。联影智能联席CEO周翔认为,AI已经深度应用于智能设备、临床和科研的各个环节,成为引领下一代放射学的关键。在联影,AI成为解决磁共振加速成像的切入点。依托联影智能ACS智能光梭成像技术,磁共振扫描进入“秒级全新时代”。以头部扫描为例,完成四个基本扫描序列原本需要十多分钟,如今可以在100秒内完成,并且分辨率及对比度完全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由于ACS扫描速度快,可在极短时间内捕捉图像,能够有效减少运动、呼吸造成伪影。

在科研领域,由联影智能参与的中国脑计划婴幼儿脑智发育重大专项,正是通过搭载ACS算法的联影科研型3.0T磁共振,进行婴幼儿脑部图像采集,不仅图像高清,还可将扫描时间节省约44%,脑结构成像噪声降低约28%至34%,极大提高了婴幼儿脑影像数据采集效率和成像质量。

志愿者小朋友正在上海科技大学儿童类脑研究中心体验磁共振模拟测试

“AI不仅仅是赋能医疗设备本身,提升患者的检查体验,更要赋能临床和科研,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感受到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与便捷。”周翔介绍,以联影智能一站式科研平台为例,目前已开拓核医学、心血管、脑神经等多个细分科研领域。科研平台已在全国超100家医院、大学和科研机构应用,支持医院联合申报超200个国家级、省市级等科技项目,已累计支持400余个科研课题,联合发表文章400余篇,为医工交叉大探索时代贡献智能答案。

对于科技创新在未来医疗设备领域的发展,薛敏认为,元宇宙是近年来科技界的新风潮,这股风潮正在深刻影响医疗生态的未来发展。在医疗元宇宙中,医疗资源将被重新配置,全新医疗技术将应用于全新场景。未来通过实现患者、医生、管理、院区的四重“孪生”,改变依赖线下面对面问诊、单点数据传输传统模式,勾勒出以患者为中心,围绕个体、家庭去打造的全生命周期智慧医疗服务系统,推动就医流程与医疗体验的结构性变革。联影也已经在这一领域积极展开布局。

突破“卡脖子”技术,积极拥抱AI、元宇宙技术,成立十几年的联影相较于跨国巨头们的百年成长历史虽短,但也显现出年轻活力。薛敏指出,国产医疗器械创新仍面临着需要重资金投入、重人才投入等难点,其产业的特殊性也要求企业要有长期主义信念,能把目光看得长远,并且还要能沉得下心、能坐得了“冷板凳”。

“未来需要整个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一起协同攻坚,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相信在更多创新伙伴的协同努力下,将诞生更多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涌现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健康中国、健康世界贡献力量。”薛敏说。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